把日子過成詩, 讓生活留著馨香。心中守著愛,筆下的思緒,如仙鶴在藍天下翱翔,自由自在。
(空中璿子博客中璿子原創,轉載或引用請注明出處,謝謝)
將我的博客複製一份至《海外博客》
由於數據量較大,請您耐心等待複製完成
複製
正文
《段樂三漢俳知識雜談》之三 :正確對待漢俳
(2020-02-29 20:25:31)
下一個
《段樂三漢俳知識雜談》之三 :正確對待漢俳
文/段樂三
所謂正確對待漢俳,是因為漢俳是漢語新詩,是中國文化文學領域詩歌界的年輕夥伴,是有著國際交流往來的文化天使,不要對它隨心所欲,不要對它說些有失尊重的諷涼話。 漢俳姓什麽? 漢俳姓漢,名俳。漢為漢語,俳為詼諧滑稽,漢俳要求是漢語寫作出來的富有風趣、令人歡欣的短體詩歌。 目前,不知漢俳是回什麽事的國人還很多,這是因為漢俳年輕的緣故。自從1980年5月30日由趙樸初、林林兩先生創立漢俳至今,時間還不長,對一個人來說,可以說正走在人生蓬蓬勃勃的時期。對於一種新興的文學形式來講,不能過高要求,不能當做成人看待。所以,漢俳的知名度還有待熱心漢俳的人細心嗬護、傾心推介,多有一些人多用一些心去做漢俳的宣傳、普及工作。 不可思議的是,有個別文化人,把“文革”那套又搬出來了,給寫漢俳的人劃類,劃為“親日派”;更荒謬者說漢俳是日本詩,說漢俳是中國的“俳句”,還說“去學日本人的東西,有損民族的尊嚴。”說這樣的話,若是閉關自守、夜郎自大的年代出自文化人的口不足為怪,改革開放多少年了的當今中國文化人,還出這種無知的惡濁語言,便不得不理論一下。國與國中的文化交流,亙古有之,源遠流長。與中國一衣帶水的日本人,不斷學習中國文化,成就了他們的文化騰飛。僅僅隻說他們學習漢詩,就創立了和歌。我們欣賞日本的俳句,又創立了漢俳。這種文化相輔相成、親密交往,有何不好?林林先生在《漢俳首選集》的序言中說過:“古代漢詩是輸出的,現代漢俳是引進後由中國詩人再創造而成的。中日友誼要通過各種渠道來體現,漢俳創作也可以算是兩國文化情感的一種溝通吧。”我想,漢俳是中國詩歌的血脈,與日本的俳句,應該是近親關係。再打個比方說:如果漢俳是舅舅生的兒子,那麽俳句就是姑姑生的兒子,漢俳與俳句是姑舅老表關係。這種文化上的親緣關係,應該好好尊重,何必輕視?否則,我們的學校還開外語課做什麽?我們的學子還去外國留學做什麽?至於個別說漢俳是日本詩的人,居然將漢語寫成的詩當作日文讀,這是不是睜眼說瞎話! 其實,心態不正的文化人說出的錯誤言語,不正心態有二:一是自己沒認真學習寫漢俳,沒有品嚐到寫漢俳的快樂,便眼紅別人,心生妒火傷人。二是把過去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瘋狂侵略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牽扯到文化交流上了。國家領導人寬宏大量講友誼、講合作,我們就不能學著點嗎? 注:此文原載新西蘭國家《先驅報》中文版2006年5月30日與2006年6月6日“先驅副刊”上,又被選入“第三屆華文詩學名家國際論壇” 論文集中。
(段樂三,中國漢俳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首屆漢俳百家詩人,曾任中外首家《漢俳詩人》雜誌主編,國內國外漢俳推廣者和普及者。)
P.S. 文章由段樂三先生提供並征得同意轉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