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庫(Baku)是阿塞拜疆共和國的首都。阿塞拜疆(Azerbaijan)是一個橫跨歐亞大陸的內陸國家,位於南高加索地區的西亞和東歐的交界處,東臨裏海(Caspian Sea),北接俄羅斯,西北與格魯吉亞接壤,西鄰亞美尼亞和土耳其,南與伊朗接壤。 在被沙俄占領之前,阿塞拜疆被波斯帝國統治多年,受波斯人的影響極為深遠,大多數人被波斯化,信奉伊斯蘭教。
19世紀的俄波戰爭結束後,俄國占據了阿塞拜疆的大部地區。1918年俄國十月革命後,阿塞拜疆趁機脫離俄國,宣布獨立。但不久之後,蘇維埃布爾什維克的蘇聯紅軍又打回來,奪回了阿塞拜疆,並將阿塞拜疆納為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巴庫為首府。在蘇共中央的統一領導下,巴庫按照蘇聯的模式,大規模建造政府大樓和居民筒子樓,同時限製宗教活動。 1991年蘇聯解體,阿塞拜疆再次獨立。
阿塞拜疆的經濟來源主要依賴石油和天然氣,其次是農產品。阿塞拜疆的GDP人均排在世界第96位,屬於中等的發展中國家。 雖然阿塞拜疆的大多數人信奉伊斯蘭教,但阿塞拜疆在宗教上是個世俗化的國家。我們在巴庫沒見到過大型清真寺,也沒看見處處火箭式的宣禮塔,更沒聽到過宣禮塔的大喇叭對信徒們的召喚。這是蘇維埃社會主義無神論領導下的必然結果。
阿塞拜疆近幾十年來在政治上最富影響力的人物莫過於阿塞拜疆的前總統蓋達爾·阿利耶夫(Heydar Aliyev)。阿利耶夫生於1923年,曾在蘇聯的阿塞拜疆克格勃任職28年,升到了阿塞拜疆克格勃總頭目的位置,1969年被勃列日涅夫任命為阿塞拜疆黨總書記。在任職期間,阿利耶夫以反腐之名打壓異己,扶執親信。1987年,阿利耶夫被戈爾巴喬夫撤換,任阿塞拜疆第一副總理。蘇聯解體之後不久,阿利耶夫靠軍事政變再次當權,成為阿塞拜疆共和國總統。雖然阿塞拜疆獨立,但在阿利耶夫的領導下,依然沿習蘇聯傳統的政治體製。石油和天然氣等資源為阿塞拜疆的經濟繁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03年,阿利耶夫身體健康狀況下降,臨死前把權力交給了自己的兒子。目前,阿利耶夫的兒子和兒媳分別擔任國家總統和副總統。阿利耶夫家族目前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上控製了阿塞拜疆。所以,當我們看到巴庫機場,文化中心都以阿利耶夫命名時,就不會感到奇怪了。阿塞拜疆目前被西方認為是一個獨裁腐敗的國家。
我們乘坐阿塞拜疆航空公司的班機從哈薩克斯坦的阿拉木圖直飛到了巴庫阿利耶夫國際機場。到達之後,我們用Yango搭網約車去了酒店。巴庫的網約車超級便宜,25公裏的路程,5美元就把我們帶到了海邊的JW酒店。本來還想研究巴庫的公交怎麽坐,有這麽便宜的網約車,公交就不考慮了。 我們這次在去冰島的路上選擇在巴庫停留並不是因為巴庫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一個重要站點,而是因為巴庫是我們探索高加索三國的一部分,當然,這次來巴庫的確也是順路。
巴庫被譽為火都,我們參觀了火焰塔,希爾萬沙宮殿,巴庫老城,文化中心等。從城市麵貌上看,巴庫似乎是個發達的城市,這裏建有豪華酒店,高檔購物中心和現代化的商業大樓。

Heydar Aliyev Center 蓋達爾·阿利耶夫中心



火焰塔

Martyrs' Lane 烈士碑

永恒之火



Bay of Baku 巴庫灣

shahidlar monument

阿塞拜疆國家音樂廳

Palace of the Shirvanshahs 希爾萬沙宮殿






宮殿內部

巴庫老城


Maiden Towe(少女塔)。傳說中,在巴庫城堡即將淪陷之時,一位火紅發少女從天而降,抵禦外敵,拯救了巴庫人民。

少女塔邊上建有哈金斯基家族的別墅(House of Hajinski)

巴庫是國際方程式賽車的一個站點。

酒店

房間能看見火焰塔



政府大樓



夜間的火焰塔

巴庫靠海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