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訪前蘇聯城市 - 比什凱克

(2025-11-22 09:55:18) 下一個

比什凱克(Bishkek)是吉爾吉斯共和國的首都。吉爾吉斯共和國(Kyrgyz Republic)是一個位於中亞的內陸國家,北臨哈薩克斯坦,西臨烏茲別克斯坦,南臨塔吉克斯坦,東邊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接壤,人口七百三十萬,其中四分之三的人口為突厥族,90%的人信奉伊斯蘭教。吉爾吉斯的經濟主要依靠以農業和礦產,經濟模式趨於自由式,屬於市場經濟模式。吉爾吉斯的經濟在世界上處於貧困狀態,其國民總產值人均在世界上排名第136位,屬於偏下。

吉爾吉斯曾經是中國疆土的一部分,後因清朝的衰落,於1864年割讓給了俄羅斯帝國。1936年,吉爾吉斯正式成為蘇聯的一個加盟共和國。在1991年蘇聯解體之前,比什凱克的原名為蘇聯的伏龍芝市。

伏龍芝(Mikhail Frunze)是蘇聯著名的軍事家,他出生於比什凱克,父親是羅馬尼亞人,母親是俄羅斯人。伏龍芝早年加入蘇共布爾什維克,並因為參與反沙皇的運動被流放到西伯利亞做苦役,後來被布爾什維克黨組織發展成為一名軍事指揮員。俄羅斯內戰時期,伏龍芝曾擔任集團軍司令,方麵軍司令,之後就被提升為列寧領導下的蘇聯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1925年初,伏龍芝接替托洛茨基,成為蘇聯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並兼任軍事學院(現伏龍芝軍事學院)院長。但上任後不久,伏龍芝於1925年底死於胃潰瘍手術事故。有一種沒被證實的說法是,伏龍芝是因為政治鬥爭被斯大林害死的,因為伏龍芝的病情並沒嚴重到動手術的程度。斯大林暗害伏龍芝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就連托洛茨基後來也沒能逃過斯大林的暗算。伏龍芝是蘇聯軍事體係的創始人之一,也是蘇聯軍事曆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伏龍芝去世後,比什凱克改名為伏龍芝市,直到1991年吉爾吉斯共和國獨立。伏龍芝博物館就建在比什凱克。

我們因為從中國出發去冰島乘郵輪,順路安排了在哈薩克斯坦的阿拉木圖停留幾天。比什凱克離阿拉木圖並不是很遠,距離約250公裏,開車兩三個小時的路程,所以我們又安排了一個去比什凱克一日遊的行程。因為涉及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之間海關的出入境,所以,我們不考慮租車自駕,擔心車輛過邊境的手續會比較複雜,而且當天進出海關兩次,排隊進出海關辦手續,時間沒法控製。包車或跟團遊也有同樣的問題,除了車輛岀入境以外,還要等待車上所有其他人都辦完過境手續後才能走,這樣時間還是不好控製,一天之內恐怕回不到阿拉木圖,不可行。那麽,另外的選擇就是自己去。我們決定先搭車(出租車,網約車,或拚順風車)到吉爾吉斯共和國邊境,過境海關,進入吉爾吉斯之後,再打車前往比什凱克市中心,因為比什凱克離邊境隻有二十幾公裏,找車應該不難。回程進入哈薩克斯坦之後,在邊境找出租或拚車,而且邊境有開往阿拉木圖市區的大巴。

我們在實際執行計劃時,還是預到了一些問題。我們在酒店約了網約車去邊境,但等了很久沒人接單,無奈隻能先打車去阿拉木圖汽車客運站。因為去邊境的大巴車要等一個多小時後才走,我們等不及,隻好在客運站附近找拚車。運氣還算好,我們找到一輛車,願意帶我們去邊境。過境還挺順利,在吉爾吉斯邊境很快就找到了網約車,不順的是,從邊境到比什凱克市區竟然出現堵車,一堵就是一個多小時,大大減少了我們在比什凱克的活動時間。 因為時間有限,我們隻逛了比什凱克的市中心地區。比什凱克看上去依然是一座蘇聯城市,有大廣場,有大型的政府辦公大樓,到處是名人或領導人塑像,所有的地標都是俄語。從表麵上看,比什凱克沒有阿拉木圖那麽世俗化。從街上跑的汽車,城市街道建築上看,比什凱克比阿拉木圖要落後得多。

Ala-too Square 阿拉套廣場

 

從阿拉木圖去比什凱克的路邊景色

 

比什凱克街景

 

 

 

 

比什凱克公園購物中心

 

紙包牛肉?

 

GUM購物中心

Bazaar

議會大廈

Monument to Batken soldiers

黨中央委員會大樓,或稱白樓

Ala-too Square 阿拉套廣場,下圖右邊的建築是國家曆史博物館。

 

 

 

 

 

Manas 塑像

 

廣場的換崗儀式

 

 

 

列寧塑像

Oak Park

 

馬克思和恩格斯塑像

Fighters of the Revolution monument

比什凱克老清真寺

比什凱克中央清真寺(網圖),這座清真寺在土耳其的幫助下近期裝修完成

勝利廣場紀念碑

兩國邊境之間的人行通道

排隊過海關

吉爾吉斯共和國海關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