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軍路線考量
六年疲楚計 仍有戰機憂
江漢陳堅壘 關山傍壑丘
攻堅費時日 偷襲乏兵籌
繞道軍淮汭 攻郢另秘謀
【注】
戰機,用兵作戰的謀略,作戰時機。兵籌,用兵籌策。
柏舉決戰
柏舉之戰是春秋晚期一次規模大、戰法靈活、影響深遠的大戰,吳軍三萬精銳以少勝多,消滅楚國廿萬大軍,直搗郢都。
三國聯軍襲楚疆¹ 迂回千裏入荊襄
兵從天降據淮汭² 輕取三關逼漢江³
風卷殘雲掃落葉 吳鉤耀眼帶寒霜
愴惶列陣昭王懼 匆促布防楚將慌
司馬奇謀製勁敵? 方城調將襲吳航?
三關阻塞斷歸路 隔水駐防絕秣糧?
護國良謀難克踐 爭功讒說豈能防?
揮師渡水圖浪戰 令尹貪心太熾張?
吳主見機軍後撤 安排陷井捉豺狼
頭顱滾落楚軍敗 碧血橫飛敵膽喪
三萬精兵威猛在 陣軍柏舉誌高昂?
楚軍屢敗懼鏖鬥 上下離心各恐惶
血雨腥風摧朽木 昏天黑地閃刀光
先鋒夫概奮神勇¹? 刀劈史皇馬下亡
楚帥驚魂奔鄭國¹¹ 橫屍狼藉臥沙場
吳王勁旅追殘伍 清發水邊痛斷腸¹²
半濟圍殲悲切切 江流泛赤淚汪汪
回援尹戍箭創斃¹³ 廿萬楚師半死傷
以少勝多茲役始 用兵之道足流芳
興亡常伴千秋恨 最恨囊瓦將國殃
【注】
1.三國聯盟:指唐、蔡、吳三國聯盟。唐、蔡原是楚之屬國,國君因楚令尹子常索賄受辱,與吳結盟伐楚。
2.淮汭:淮水彎曲處。(今安徽霍丘縣附近)、《左傳·定公四年》“蔡侯、吳子、唐侯伐楚,舍舟於淮汭,自豫章與楚夾漢 ”
3. 三關,指在河南省信陽縣南40公裏處,雄跨豫鄂兩省,形勢極為險要,為大別山隘口武勝關、平靖關、九裏關的合稱,古稱大燧、直轅、冥阨關。
4. 司馬:指左司馬沈尹戍,此人頭腦冷靜,長於謀略。
5.方城,是楚國守衛北部邊境的軍事重鎮,即繒關,由楚國邊防軍駐守。
6. 秣糧,糧草,牲口飼料,這裏指軍隊給養。“”
7.爭功讒說:楚將武城黑欲獻媚於令尹,進言曰:“吳人舍舟從陸,違其所長,且又不識地理,司馬之策,其必敗矣。今相持數日,不能渡江,其心已怠,宜速擊之。”瓦之愛將史皇曰:“楚人愛令尹者少,愛司馬者多,若司馬引兵焚吳舟塞隘道,則破吳之功,彼為第一也。令尹官高名重,屢次失利,今又以第一功,讓於司馬,何以立於百僚之上?司馬且代子為政矣。不如從武城將軍之計,渡江決一勝負為上。” 囊瓦惑其言,遂傳令三軍,俱渡漢水,至小別山列陣決戰。
8. 令尹,是楚國官名,其它國家稱宰相,相當於現在國務院總理。當時楚令尹囊瓦,字子常。是貪婪之輩,他濫殺楚臣,招致國人不滿。
9. 柏舉(今湖北麻城地區)。
10. 夫概:吳王闔閭之弟,吳國勇將,後因搞政變被誅。
11. 楚令尹囊瓦在柏舉戰敗,逃亡去鄭國。
12. 清發水,今湖北安陸西的溳水,吳軍用“半濟而擊”的戰法,給予渡河逃命中的楚軍以沉重的打擊。
13. 左司馬沈尹戍率部回救,在雍澨 (今湖北京山西南) 遭遇吳軍,經過激烈拚殺,主將沈尹戍戰死。
【背景材料】
公元前506年秋,楚國大軍圍攻蔡國,蔡在危急中向吳國求救。同時,唐國國君也因憤恨楚國令尹不斷侵淩勒索,而主動與吳國通好,要求助吳伐楚。唐、蔡雖是小國,但位於楚國的北部側背,戰略地位相當重要。吳國和它們結盟,可以避開楚國正麵關隘, 進行戰略迂回、實現突襲,直搗楚國心髒地區。
是年冬天,吳王闔閭親率其弟夫概和謀臣武將伍子胥、伯嚭、孫武等,傾全國水陸之師3萬,乘楚軍連年作戰極度疲憊,東北部防禦空虛薄弱之隙,進行戰略奇襲,吳軍溯淮水西進。進抵淮汭(一說今河南潢州西北)後舍舟登陸,以5000精銳士卒為前鋒,在蔡、唐軍配合導引下,兵不血刃,迅速地穿過楚國北部大隧、直轅、冥阨三關險隘,挺進漢水東岸。“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堪稱“以迂為直”戰術之典範。
楚軍極其被動、倉猝應戰。楚昭王急派令尹囊瓦、左司馬沈尹戍、武城大夫黑、大夫史皇等人率軍趕至漢水西岸布防。兩軍隔漢水對峙。左司馬沈尹戍是一位頭腦冷靜的軍事指揮。針對吳軍特點,向統帥囊瓦提出建議:由囊瓦率楚軍主力沿漢水西岸阻擊吳軍的進攻,正麵牽製吳軍。他本人北上方城(今河南方城縣境)征集楚軍,迂回到吳軍的側後,毀壞吳軍舟楫,阻塞三關,切斷吳軍的歸路。爾後與囊瓦所率的主力實施前後夾擊,一舉消滅吳軍。
囊瓦同意了沈尹戍的建議,待沈尹戍奔赴方城後,卻又聽從武城黑和史皇的挑撥慫恿,出於貪功冒險心理, 擅自改變原先商定的作戰計劃,冒險求戰,不待沈尹戍軍完成迂回包抄行動,立即單獨渡過漢水向吳軍進攻。
吳軍見楚軍主動出擊,大喜過望,遂後退疲敵、尋機決戰,主動由漢水東岸後撤。囊瓦中計,尾隨吳軍追襲,自小別山(漢川東南)至大別山間,連續與吳軍交戰,結果總是失利,以致士氣低落、軍士疲憊。
孫武見楚軍已陷入困境,當機立斷,決定同楚軍進行戰略決戰。十一月十九日,吳軍在柏舉(今湖北漢川縣北,一說湖北麻城)列陣迎戰楚軍。闔閭弟夫概聽從孫武分析,認為囊瓦不得人心,楚軍素無鬥誌,主張立即主動發起攻擊,楚軍就必然潰逃,大獲全勝。但闔閭謹慎,否決了夫概的意見。夫概不願放棄殲敵良機,率領自己五千部屬奮勇進攻囊瓦。楚軍一觸即潰,陣勢大亂。闔閭見夫概突擊成功,以主力投入戰場擴張戰果,大勝楚軍。囊瓦失魂落魄,棄軍逃奔鄭國,史皇戰死沙場。
楚軍主力在柏舉決戰遭重創後狼狽向西潰逃。吳軍及時實施戰略追擊,尾隨不舍。
終於在柏舉西南的清發水(今湖北溳水)追及楚軍。“因敵製勝、半濟而擊”再度給渡河逃命的楚軍殘部以沉重的打擊。吳軍繼續追擊,至雍澨(今湖北京山西南)追及正在埋鍋造飯的囊瓦軍殘部,又大破之。並與由息(今河南息縣西南)回救的楚軍沈尹戍部遭遇。 經過反複激烈的拚殺,援軍被殲,主將沈尹戍傷重身亡。至此,楚軍全線崩潰,郢都(今湖北江陵西北)完全暴露在吳軍麵前。吳軍長驅直入勢如破竹,五戰五勝,於十一月二十九,一舉攻陷郢都。楚昭王惶惶如喪家之犬,逃往隨國(今湖北隨州)。柏舉之戰遂以吳軍的輝煌勝利而告終結。
鞭屍
鞭屍難泄恨 掘墓未心安
無極思藏匿¹ 包胥謀阻攔²
難尋熊軫影³ 惟見句吳冠?
三楚遭屠戮 聞之心自酸
【注】
1. 無極,陷害伍員父子的奸人。
2.包胥,即申包胥,伍子胥的朋友,楚國大夫,申包胥哭秦庭,感動秦王出兵援楚,擊敗吳軍。
3.熊軫,即楚平王兒子,楚昭王。
4.句吳冠,這裏指吳國軍隊,軍紀不振。
吳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不得,乃掘楚平王墓,鞭屍三百。吳兵劫掠燒殺,楚人苦之,奮起反抗。伍子胥見之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