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無錫山水名勝詩鈔》卷一 吳越春秋 吳楚征戰 之十六

(2020-03-10 19:32:47) 下一個
吳楚之戰  疲楚計 
 
    伍子胥提出疲楚計:吳軍三分,兩軍輪休、一軍擾楚,“彼出則歸,彼歸則出”,“亟肆以疲之,多方以誤之” 疲憊楚軍,耗楚國力。 
 
      伍員妙算計周全 偏旅輪番擾楚邊¹
 
      楚帥奔援吳將遁  郢師還駐楚關湮
 
      鍾吾國滅徐城圮² 唐蔡心離潛邑顛³
 
      烽火連天人背井 燧煙四起草蕪田?
 
      昭王不識疲楚計? 空讓三軍奔六年
【注】
1. 偏旅,非主力軍稱偏旅。伍子建議將吳軍隊分成三支,輪番擾楚,便於軍隊休整。
2. 鍾吾,指鍾吾國,東周時鍾吾子爵封地,建立“鍾吾國”,在今江蘇新沂市。後歸附楚國,公元前512年,被並入吳國。圮pǐ, 塌壞,倒塌。
  徐城指徐國都城,當時徐臣服於楚,與鍾吾同時被滅。
3. 唐、蔡,唐國位於今隨州西北唐縣鎮,是楚之北境。蔡,周武王克商後,封其五弟叔度(姬度)於蔡。建都於蔡,轄地大致為現在的河南駐馬店市上蔡縣一帶。
  潛邑,今霍山一帶,是楚國邊城。顛,陷落、覆亡。
  楚令尹囊瓦看中了唐國國君的名馬和蔡國國君的貂裘、玉佩;二人不肯獻上,被囚禁三年,交出寶物才得以脫身。 
4. 烽燧:古時遇敵人來犯,邊防人員點煙火報警,夜裏點的火叫烽,白天放的煙叫燧。
5. 昭王,楚昭王熊壬(前523—489年),羋姓,熊氏,又名軫。楚平王之子。前516年楚平王死,太子不滿10歲繼王立,改名熊軫(珍),是為昭王。
【背景材料】
       孫武和闔閭等認為伍子胥的疲楚計策切實可行,立即開始實施:把吳軍一分為三,派一支部隊襲擊楚國的六城和潛城(均在安徽境內),楚國急忙調兵援救,千裏奔襲,剛到邊境,吳軍已攻破六城,揚長而去了。過了一些日子,另一支吳軍又攻擊楚國的弦(河南境內),楚國慌忙調兵奔走數百裏援救弦,但援軍未到,吳兵已撤退了。一連6年,吳國用此"疲楚"之計,使楚國士卒疲於奔命。
 
吳楚之戰 誤楚計 
 
伍子使人散布流言,使楚國不用知兵善
戰的子期,而用貪鄙無能的子常為帥。
 
吳人誤楚布流言 欲使庸夫代俊賢
 
企盼庸材臨虎帳¹ 深憂宿將主戎軒²
 
子常趁勢竊兵府³ 司馬罹辜無職權?
 
一則流言無足道 三軍換帥實堪憐
 
權奸當道禍難免 辱國喪師空怨天
 
【注】
1. 庸材,指當時掌握朝政的令尹子常, 貪汙無能, 搞得人心渙散、屬國離心。
2. 戎軒rónɡ xuān兵車。亦以借指軍隊﹑軍事。
3. 兵府:掌管國家軍事要政的官府,相當於軍委、總參。
4. 司馬,相當於國防部長,指子期,楚國優秀軍事家,知兵善戰,吳破楚後保護楚昭王、收複楚國失地方麵,立有大功。罹辜,遭受罪譴。
 
【背景材料】
吳楚決戰之前,吳國希望楚國有一個昏庸的統帥,可以輕而易舉地戰而勝之。如何能改組楚國的統帥部呢?伍子胥的高招是散布流言蜚語,說什麽“子期為帥吳必打,子常為帥不敢打”,抬高飯桶子常,貶低子期。
這個流言基於如下考量:大凡庸人,自以為本事大,即便是流言誇他,也就飄飄然了;有能力的人,處世謙卑,不在乎被貶低,不屑爭權。子常奸人,這個流言抬高了他,正中下懷,據此就把子期的軍權搶了過來。軍政大權,一手在握,便無所顧忌,貪婪索賄,傷害了屬國唐蔡,上下離心,天怒人怨。一個對吳有利的局麵,就此出現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