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無錫山水名勝詩鈔》卷一 吳越春秋 興吳人物 之十五

(2020-03-09 19:42:11) 下一個
遊延陵季劄廟 
 
(一)
 
延陵賢哲獻忠肝  讓國為圖家國安
 
季子祠前秋日淨  漁樵笑議戀簪冠
 
【背景材料】
      季劄三讓吳國王位的經過:周靈王十一年(公元前561年)吳王壽夢卒。壽夢有四子,長子諸樊,次子餘祭,三子餘昧,四子季劄。季劄賢能,吳王壽夢有意讓他繼承王位,季劄不肯(一讓),於是隻得立長子諸樊。諸樊服喪期滿,讓位於季劄,遭推辭。吳人也堅決要立季劄為王,季劄於是離家到舜山下隱居,親自躬耕,吳人隻得罷休(二讓)。諸樊在位十三年卒,臨死前, 授位給二弟餘祭,想通過兄弟相傳,最後傳位給季劄。餘祭封季劄於延陵。周景王元年(公元前544年),博學多才的季劄開始周遊列國。他不僅品德高尚,而且頗有遠見卓識,是當時出色的政治家、外交家,連齊國晏嬰也向他請教避難辦法,度過危機。餘祭在位十七年卒,立三弟為王,老三在位四年卒,囑把王位傳授季劄,季劄禮讓,又避居延陵(三讓)。
 
申港季劄墓
 
 
(二)
 
延陵墳草正萎枯 悵望秋空雁影孤
 
日月精光射碑碣 河山靈氣護瑤圖¹
 
信行淑譽滿華夏 仁讓遺風澤句吳
 
骨肉相殘爭國柄 長令祀主淚如珠
【注】
  1.瑤圖 :  A.圖籍;版圖。 B.指帝王世係;帝王族譜。這裏借指泰伯後裔,泛指吳國後人。
 
【背景材料】
  季劄,吳始祖泰伯第19世孫,吳王壽夢的第四子。生於周簡王十年(公元前576年)乙酉四月十八日,卒於周敬王35年(公元前485年)丙辰年,壽92歲見《吳氏大統統普》。他受封於延陵。延陵古邑位於江陰、常州交界處焦溪境內的麻皮橋、翟家村一帶,史稱延陵季劄。乃是常州、江陰的人文始祖。
 
    從前江陰西城門樓上,有清代江蘇學政姚文田所書“仁讓古邑”四個大字,其“仁讓”之典故,便出自季劄。
 
  季劄謝世後,葬於延陵古邑北門外的上湖中,後來上湖經圍墾,成了陸地。為紀念這位德高望重的賢人,修建了雄偉壯觀的“季子陵園”,坐落在申浦河西岸,據地勢分為底、中、上共三層,底部是廣場,中部為石階平台,上部建有殿、亭、碑、墓,占地十餘畝。墓高一丈八尺,塋域回繞四十三步。
 
    晉太寧元年(公元323年)封王,建殿於墓南300步,周廣365步,並派50戶守衛王墓,宋武帝禦讚亭在殿前15步。大殿上懸掛有康熙皇帝禦筆手書“讓德光前”金匾。還有清代兵部尚書彭玉麟題“遜國孤蹤”匾、明代進士書匾“至德第三人”“萬古不磨”。 兩旁抱柱楹聯書“星鬥月寒君子墓,風雷時護聖人書”。殿中央為季劄的塑像。前殿矗立世代傳頌的“十字碑”,上書“嗚呼有吳延陵君子之墓”,相傳為孔子所書。
    唐玄宗開元年間殷仲容曾摹刻之,後來宋徽宗崇寧二年(公元1103年)由常州府知事朱彥立重刻之。不過唐代流傳下來的現存書法中,孔子的題字卻是十一個字。
  廟內還建有流風亭與廊房相聯,亭房前簷牆內鑲嵌有彭玉麟畫的“石刻梅章”四幅。亭內布置秀雅,幽靜宜人。亭旁小園裏種有近百株各色梅花。
     季劄的宮室就在延陵古邑,在離季劄墓不遠處的常州境內。延陵季劄是江陰和常州的人文始祖,至今兩地沒有聯合起來,對延陵古邑的具體位置,進行考察研討,以致若明若暗,不知所雲。
 
《盛讚延陵王 季劄》  
南朝·宋  武帝
維王延陵  全義讓國
見禮知政  聞樂知德
觀風審音  掛劍酬心
懷哉高風  無古無今
 
《季劄廟》    
南宋•周馳(?一1213年)
古人不可及  冥晦秉淳德
一動成功名  煥爛照無極
季子賢大夫  劍佩遊上國
微乎禮樂意  洞達有精識
迄今二千年  欲繼難再得
我行故城闉  寂寞吊遺跡
廟古丹雘漫¹ 階空苔蘚積
翔禽集中溜  懸網掛虛壁
鄉人尚加敬  瞻仰自夙昔
歲時修饋祀  塵土走巫覡²
吾徒誌為學  不肯競朝夕
景慕將何如  江海起涓滴
【注】
1.丹雘,可供塗飾的紅色顏料;塗飾色彩;猶言藻飾。
2.巫覡,古代稱女巫為“巫”,男巫為”覡“,合稱“巫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