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把鑰匙幫你打開快樂之門
(2005-12-03 14:58:38)
下一個
美國《讀者文摘》雜誌公布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在對一些常常感到幸福的人和不幸的人進行綜合探究後,研究人員得出了結論:一個人快樂與否取決於10個基本元素。專家認為,個人性情的50%由基因決定,剩下的50%由以下幾項要素決定。
1.財富
金錢可以買到一定程度的幸福,可一旦你的錢負擔吃穿行住用綽綽有餘時,金錢對你的意義就顯得微乎其微了。
在任何時代任何地點,科學家們發現,擁有一定數量的金錢是獲得幸福的必要條件,而不是次要條件,金錢與幸福的關係是相當複雜的。
“金錢能買到房子,但買不到家。”這句在世界各地廣為流傳的諺語間接地闡明了一個道理:有時有錢人反倒不如窮人快樂。說白了,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更樂意想辦法獲得精神上的快樂並很容易滿足,否則,他們的生存就將沒有任何價值。
2.欲望
擁有多少才會讓你感到滿足芽本世紀初,哥倫比亞大學的科學家阿列克斯·麥考斯向來自39個國家的18000名大學生遞交了一份問卷。大學生們被要求按照重要程度列出使自己感到幸福的東西。科學家最後看到了孩子們的心聲———得到幸福的媒介不僅僅是金錢,還有朋友、家庭、事業、健康……在生活中,那些列出的條件越多的人離幸福就越遠。
那些不容易快樂的人想要的是更多的東西,而不是願望的滿足。
在近期的一份投票問卷調查中,富裕的美國人列出了很多他們認為對生活質量的提高特別重要的物質財富,而較貧困的亞非國家居民的要求就相對少很多。
3.智商(社會性智力)
隻有少數人認為聰明人是幸福的:因為聰明人常常可以賺到很多錢,而錢可以讓人感到幸福。
科學家的結論則是這樣的:智商的高低和獲得幸福的能力沒有直接的關係。他們推測,聰明人總是會產生更高的期望,因此,除了更高的成就感,他們不會輕易滿足於任何事。“高智商隻表明你擁有大量的知識和反應力,還有讓每件事情都在腦海中得到遊刃有餘的處理的能力。卻無法代表你有能力和周圍的人相處融洽。”伊利諾斯州立大學心理學家丹尼如是說。他強調,打開幸福之門的真正鑰匙是“社會性智力”,而非高智商。
4.遺傳
遺傳基因是一個人幸福與否的決定因素之一。“遇到令人不太愉快的事件時,我們的態度和處理方式有時候取決於遺傳基因。”
戴維在研究了大量人群後得出了結論,獲得快樂的能力50%由基因決定的。遇到磕磕絆絆時,是想辦法優雅地跳過去還是難過地坐在那兒哭或是直接轉過身繞開,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你體內的基因。
研究人員發現,樂觀主義者大都性格外向,內向甚至自閉的人獲得快樂的機會相對少很多。
除了基因,環境也是幸福的必要條件。
路易斯威爾大學的研究心理學教授邁克爾將學生分成兩組,一組去看喜劇,一組去看悲劇,結果是從喜劇劇場回來的人明顯要比另一組開心,並且健談。
5.容貌
首先,這對許多人來說是個壞消息:相貌出眾的人的確會比樣子一般的人幸福些。但是當研究人員向人們提問“你認為容貌與幸福密切相關嗎”時,超過半數的人的回答是“個人的魅力的確與幸福的感覺緊密相關。”
心理學家對此的解釋是,迷人的臉龐大都是對稱的、標準的。而這種對稱標準來自於良好的基因及良好的免疫係統。
因此可以說,美麗的人更幸福是因為首先他們是健康的。
相貌不完美的人也不要灰心。如果你對自己的容貌有十足的自信,即使長相平平,你也仍會獲得幸福的感覺。不幸的是,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女人更注意的是自己是否太胖了,而男人呢,則老是擔心他們自己的身材不夠健壯。
6.友誼
很難想象有什麽能比流浪在加爾各答的大街上,或生活在貧民窟中,或淪為娼妓更讓人感到揪心了。
然而,你可能無法理解,盡管生活是如此貧困與悲慘,這些人卻挺快樂。
研究人員曾將中產階級中的大學生與城市中的下層人做了對比,發現後者的快樂遠遠大於前者。
“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非常重要。”科學家得出結論,“與相對孤傲的大學生相比,城市中的貧民得到的關愛與幫助讓他們真切體會到了溫暖,從而覺得幸福。”
7.婚姻
美國的研究人員在分析了來自於42個國家的調查報告後得出結論:已婚者的幸福感強於單身的人。“是婚姻讓人感到幸福,還是幸福的人都盡可能地選擇家庭生活呢芽”
在一次對3萬德國人進行調查的過程中,研究人員發現:幸福的人的確相對而言傾向於家庭生活,他們會盡可能地結婚,然後悠然地享受婚姻生活。
每個人都期待通過結婚改善自己的心理狀況。
而事實上,婚姻也的確能夠提升人的精神狀態,其良性作用一般是從結婚那天開始,持續至少一年。
此後,大多數人的滿足感將回落至底線,但一個令人欣慰的事實是,良好的婚姻可以延續這種良性的影響。
調查結果還顯示,同居並不能給人們帶來快樂:“與婚姻相比,同居關係帶給你的不安全感遠遠多於幸福感。事實上是,不安全感是許多社會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
8.信念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宗教信仰與幸福存在著緊密的聯係。“尤其是當人們衰老的時候,你會清楚地感覺到流逝的時間帶給人的壓力。此時,宗教信仰是頂住壓力的最有力武器。”哥倫比亞大學心理研究中心的哈裏德教授如是說。
物質上的追求與欲望相對來說是無止境的。人若沒有一定的精神力量做支撐,沒有信仰與執著的心靈追求,生活就失去了動力和前進的力量。
9.慈善心
研究證明,幸福與心地善良與否緊密相關。多數人都能從最大限度地幫助別人上得到快樂。
洛杉磯瑪麗蒙特大學的經濟學教授康諾曾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他找來一群即將畢業的學生,給三分之一的人發了10美元,三分之一的人發了5美元,剩下的分文沒給。然後,他要求錢多的人把手裏的錢平均分給那些沒有錢或是錢少的人,一直分到所有人的錢數相等。康諾發現,那些願意把錢分給別人的學生自始至終都保持著快樂的心態。而另一些人更關心的則是自己手裏的增長速度,時時刻刻都很謹慎,根本無暇也不可能感受快樂。
10.年齡
有的人認為,消逝的青春將帶走一個人所有的快樂。研究成果卻證實,事實正好相反,較年輕人而言,年紀大一些的人更容易感受到幸福。
在一次調查中,加利福尼亞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斯藤森將一份問卷交給年齡處於18歲至94歲之間的184人,讓他們回答有關情緒的一組問題。結果是,年紀大一些的人的答案中的消極觀念遠遠小於年輕人。
為什麽年紀大一些的人更快樂?科學家認為,經過現實的磨練,他們已經學會了忍受生活中的不如意並盡力去適應一切。另外,他們也更現實一些,從不好高騖遠,隻製定切實可行的計劃。
卡斯藤森還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年紀大一些的人深知,自己應該將精力集中於令自己開心的事情上,而對那些不切實際的讓他們不開心的事情道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