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在我的一個視頻下麵評論區留言,說老陳僅僅展示移民在加拿大生活中幸福快樂的一麵,而沒看到很多新移民在適應期的苦日子。
其實,老陳也做過苦力,但是覺得那種體驗也不錯,沒覺得 悲劇的幹勒脖工作多麽悲催。如果不願意做體力工作,那就好好學習技能,學習語言,去做自己喜歡做,市場需要的工作。
博士,碩士等高學曆人士在海外從事看上去很低端、純粹出賣體力的工作,這並不是華人移民的專利,幾乎在所有族裔背景的人士中都存在。
加拿大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的Marc-Aurele Fortin曾經是Art Institute of Chicago的高才生,但是也曾經很長一段時間走街串巷當郵差。他的畫作那幅名畫《Sunday at St- Helen's Island》加拿大很多一流大學美術係學生必須學習的樣板。畫中主要表現從聖勞倫斯河心一座小島上看蒙特利爾老港的景致,畫麵很美,色彩很亮麗,但是氣氛卻很壓抑,表達了藝術家對全球化的進程的一種距離感和擔憂。
出生於蒙特利爾低收入社區移民家庭的Sidney Altman,曾經在自己父母親開的小雜貨店裏長期幹體力活,但是這並沒有妨礙他成為一名偉大的科學家!這位科學家還一起在DNA領域的突出貢獻獲得了諾貝爾獎。
即使在牆內的天朝,高學曆人士從事體力工作也不是很稀罕,很多人都有過打掃辦公室,當保安,在建築工地搬磚的體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AFp65JQnN0
北美的這個士那個士, 找不到工作啥也不是,要吃飯就得幹體力活, 否則若無老可啃隻能做homeless,老美見到不奇怪。
中國傳統中, “士”就是“高端”, 怎能去把盤子“端”?
倒是文革期間, 99%的“士”(除錢老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