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係之舟

在世界行走中的隨想和隨筆,耕耘為一塊自留地,送給自己,奉給天地,結識一起同行的夥伴們。。。
個人資料
正文

健康是選擇的故事之五:圓滿人生- 不要到旅途終點才問路

(2019-12-23 22:14:01) 下一個

 

健康是選擇的故事之五:圓滿人生-不要到旅途終點才問路

真正改變命運的不是機遇,而是我們的態度 

無係之舟,2011。11。21原稿,2019。12。23編摘

     2007 年,南半球冬天的墨爾本,我一下飛機,就是一群滿麵笑容的年輕人來接我。未未是人群中最為突出的一個,略微削瘦的身材,但一身合體的黑西裝,整理得當的發型,透著生氣,聰明伶俐。一起晚餐時又認識了他的妻子蔓蔓,他的一對5 歲的雙胞胎兒子。妻子是一個典型的賢惠溫順的馬來西亞女子,而兒子簡直就是他自己的S號的模型,一個充滿了生機和溫暖的家庭

     兩天後,在海邊和未未聊天,才知道了他們不平凡的經曆。17 年前,未未在25歲準備到澳大利亞讀書時檢查身體,被莫名其妙地說是乙肝病毒攜帶者,他感到百思不得其解,家人沒有這個病,他也沒有類似的病史,也不曾和此類病人接觸過,最後隻好打擦邊球過了簽證關。他開玩笑對自己說:就算上天給的一個禮物吧,不收也不行!

     未未是一個樂觀的人,然而他也明白,自己必須有個好的身體來對付在異國他鄉創業的艱難,自己肝內有病毒存在無疑是一個隱患,並沒有多少醫學常識的未未凡有機會碰到醫生或衛生健康部門的人就請教,他想解答一個問題,就是自己要怎樣做才能消除體內的病毒。基本上沒有人能給他一個可以接受的答案。醫生隻是告訴他要注意觀察,沒有更好的治療方法。看來,在人類最難對付的東西中,小小的病毒就是一個,在現代臨床醫學上,也隻有等有病發作才能對症下藥了。

     他一邊學習工作,一邊不停地找有關資料。也許是由於生活的勞累和艱辛,十年後,潛在病毒隱患還是發作了。例行檢查發現穀丙轉氨酶的數據不正常後,未未被推薦到大醫院看專科。超聲波檢查發現他有脂肪肝和膽囊息肉,同時血液檢查發現HBV 病毒數量增長。當時未未本人依然沒有任何異樣的感覺。根據當時的情況,由於他一貫的詢問態度和配合,他應邀參加了一項控製乙肝病毒的新藥臨床試驗。  

     在參與臨床試驗的過程中,開始的半年時間,他的病毒呈下降趨勢,穀丙轉氨酶也趨正常。但就在半年之後的一兩個月內,病毒停留在十萬上不再下降,甚至還有反彈的跡象。整個試驗有了停頓的可能,但未未自己的探索沒有中止。他把自己帶入了營養醫學和營養療法的領域,感到豁然開朗。是啊,現代臨床醫學用抗菌素控製了細菌,但對病毒毫無辦法,唯一能很好抵禦病毒的就是人體自身的免疫係統,如果免疫係統功能良好的話,病毒在體內應沒有存活和增長的餘地。這是一個順理成章的合邏輯的思維和直覺。問題是如何讓免疫係統正常?在20 世紀的最後一二十年,電腦的發展促進了生命科學的飛躍發展,未未的不放棄讓他從這個科學的飛躍中看到了希望,認識了營養療法對免疫係統的支持作用。正當臨床處方藥試驗的效果在打折扣時,他大膽向醫生要求,希望醫生能同意自己加服有效的營養素。有幸的是,他的醫生也同意了雙管齊下,成功往往屬於這些不停探索的人們,隨著營養素的加入,病毒數量的下降比單獨用臨床處方藥時加快了,三個多月後降到原來的50%。六個月之後,在多種不同的基礎營養素和功能性營養素的配合下,他的病毒到達了檢測線之下。此後,再也沒有發現他的血液中有乙肝病毒存在。他似乎為乙肝病毒的控製創造了一個神話。其實這不不是神話,而是營養醫學和臨床醫療結合的結果,也是他不懈探索的結果!

     人不是生而知之的,也許就像愛因斯坦所講,要保持問問題的習慣。好奇也好,為解決具體問題也好,保持問詢的態度無疑是生命力的體現。在西方,一直流傳著一個有不同版本的故事,大意是講一個英國婦女用多年的積蓄買了一張到美國的船票,由於囊中羞澀,上船後她隻好忍饑挨餓,每天吃很少一點自己所帶的食物,到旅途的最後一天,她鼓足勇氣,決定到餐廳去吃一頓像樣點的飯,她怯生生地問餐廳的服務員要多少錢,服務員不解地說:“太太,你知道所有的餐飲都已包括在船票中,不用額外付錢。”所有聽了故事的人都為這個太太遺憾,或笑她膽小無知,或說她旅行前沒做功課。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到“旅途終點”才想起來問路的事並不鮮見的。我們需要像未未那樣,在自己健康的道路上一邊問路一邊前進,最終解答了自己健康上的許多疑問,解決了自己健康隱患。再說遠些,一邊問路一邊前進,也可以讓人生旅途多點順利,少點周折。

     同樣,未未妻子的健康也是選擇和追求的結果。當未來和蔓蔓這個東南亞長大的姑娘認識的時候,似乎是一見如故,也可以講是一見鍾情,但蔓蔓對他始終不冷不熱,不遠不近,讓他不知所措。他對自己倒是始終充滿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給這個自己所愛的女子各方麵的安全感,也一定能贏得這個女子對自己的愛和尊重。他是對的,這是人類父係社會建立以來男女傳統關係中最實質和最潛在的感情紐帶,也是夫妻關係中最基礎的維係因素。盡管社會在發展,婦女的地位、自身價值、社會價值都在飛速提高,但從最根本的心理因素上,社會依然給男士們一個強者的地位,婚姻依然是維係在這種傳統的思維上——女人希望從婚姻中得到愛和安全,而男人希望得到愛和遵重。

     未未追求愛情的路和追求健康的路一樣是在問問題和解決問題中獲得完滿的。他要用不斷的提問和解答來傳達他對他們愛情的信心。未未的誠心感動了蔓蔓,她告訴了未未她的猶豫。她的家族有遺傳的缺鐵性貧血,她自己也是。她是靠固定打鐵針來維持血色素的穩定,一旦有點閃失,她就會極度疲倦,無法支撐自己,很多時候工作也不能正常進行,婦科自然也有不少問題。她擔心自己根本擔不起妻子和母親的責任。蔓蔓說,她的姐姐因沒有勇氣要孩子而使婚姻中斷,她也沒有勇氣成家。未未是個男子漢,他二話沒說,想也沒想,即使一點眉目也沒有,他仍就說一定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說到此時,他自己都忍不住笑當初的自己。我開玩笑問他,是否首先是因為他想成為男子漢。他說,當然是先要想成,然後再想如何成,說著不禁哈哈大笑起來。他說,當時他一點也不知道是否會有結果,也可能就是男子漢的自尊和吹牛,讓他一定要找到一個答案,不過,他的確下決心一定要娶那個他愛上的女孩,所以一定要找到出路!

     人的生命曆程的圓滿度的確是和一個人的勇氣成正比的,許多時候正是勇氣激發了智慧。未來在健康之路上他又開始了新的探詢。為了研究貧血問題他找到相關的書籍、專家,一下發現,世界上有一百多種貧血,但缺鐵性貧血最常見,包括了貧血患者的85% 之多。未未不去追究太複雜的遺傳缺陷問題,而要直接找到缺鐵性貧血的生理邏輯原因,並找出對策。

     很多時候,天大的問題明白以後,解決起來就像老話所講的捅破一層窗戶紙那麽容易,令人難以置信!而有些時候,就是一個尋求問題答案的執著程度,或許就是嚐試主流醫學之外的有科學內涵的“另類”係統,是眼光和能力問題,更是勇氣的問題。未未的乙肝病毒控製和蔓蔓的貧血的恢複就是這樣的例子。蔓蔓一方麵堅持常規的鐵劑注射,注意觀測血液中鐵的濃度,另一方麵采用了全麵係統的營養療法,在飲食中特意加強了含鐵物質的攝入,而同時加強了維生素、礦物質和植物營養素的補充,特別是維生素C 的攝入。隨著身體本身對鐵的吸收功能逐步得到調整和矯正,蔓蔓的血色素對鐵劑直接注射的依賴得到了改善。半年之後,她的血色素的檢測數據就逐步穩定在11~12 的水準,不再需要注射鐵劑了。此外,均衡飲食和微量元素的科學補充,不僅改善了她的貧血和婦科問題,更全麵調養和修補了她的身體。她感到了從來沒有過的充沛精力,輕鬆和舒服。對生活和工作,對未來的丈夫、家庭,對自己做母親,她都充滿了無限的期待和信心。

     一年多後,未未和蔓蔓喜結良緣。兩年後,一個繁忙、充滿生氣和溫馨的四口之家誕生了。讀者可以想想,如果不是未未熱誠,鍥而不舍地追求健康和愛情,不是他一邊有問題,一邊有勇氣四處尋求最佳答案,他能有那麽圓滿的人生嗎?

     人生本來就是一個上下求索,解決問題的過程,對待健康如此,對待其他問題同樣如此。不要到旅途終點才問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