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J與英國人D是多年的好朋友了,兩人都對古典藝術、古典人文哲學感興趣。還時不時在一家下午茶館這種中英文化相生相克的產物裏品茶談論,有時也會因議題爭得麵紅耳赤不可開交。盡管如此,但從未傷害到兩人的友誼。畢竟世間不存在像物理學中探討中的統一理論,所謂的普世價值也隻是區域性的概念。
這天J與D又來到他們常來的這家玫瑰園下午茶館,點上了一壺茶館特色伯爵茶和一小盤像是由梨、桃、杏、蘋果、草莓、黃瓜、香蕉等幹果搭配的果盤。兩人剛剛寒暄幾句無所謂話題,服務生就將他們點的茶品送了上來。J如同往常一樣,還在品味著隨之而來濃鬱芬芳的茶的氣息。可D就似乎早已勝算在握的道來:“中國文化裏沒有對生與死的思辨,這不能不說是個最大的缺憾”。他還例舉了一些如醫鬧和社會名流依然厚葬的現象說明他的觀點。D端起茶杯輕輕地呷了一口,略顯得意的望著J。
J一時語塞起來。是呀,對逝者的懷念與安置表明人類漸漸脫離了世間其他生物。此舉動正是文明啟蒙的開始,考古發現人類10幾萬年前就有了。即使高度發達的今天,每個國度裏都有陋習。陋習也不是能夠一蹴而就的,難道中國文化裏真的沒有像宗教裏那樣的對生與死的清晰的思辨嗎?不,肯定不會。老子的陰陽自然觀影射到生與死不就是最好的思辨嗎?!還有列子,雖然不多,在他論述裏就有更明晰論述的。那為什麽人們的陋習難改呢?肯定有其他原因,或許人們忘記了什麽?想到此,J心中豁然明白。
J轉過臉看著D,也拿起茶杯呷了一口娓娓道來。“D你說的隻是現象,不是事實。沒有思辨的不是中國而是西方。正是因為西方文化缺乏這種思辨,所以要宗教來補充而且做的不錯。人是需要有完整的生死觀的”。D顯得有些詫異,他的表情告訴J這是個有紳士風度的人。J繼續道:“在英語裏麵,有今天(today),昨天(yesterday),和明天(tomorrow)。三天之外,人們就要加副詞來說明了。” “這有何關係?”D不解地問道。”何關係?關鍵就在此。”J顯得愈加堅定。“你知道中文裏不加額外描述有多少天嗎?有四天,今天,昨天,明天,和後天”。“後天不就是the day after tomorrow 嗎?”D不解的問道。“不,不是。”J肯定的回答。“中文裏的後天沒有副詞修飾,它指的是身後的那天。它與中文裏其他三天構成了中國人文哲理中對人生最完美的詮釋”。
D顯得有些無語,兩人都又端起茶杯慢慢的品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