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鉤雖然簡單且容易製作,但是收獲也少,一下午釣不了多少,有時隻釣到幾隻蝦。後來技術進步了,出現了一杆一線多鉤,一條主線上隔段距離布上一鉤總共會綁上幾隻甚至十幾隻小鉤。這種一杆一線多鉤的釣法稱為“排鉤”。從單鉤發展到排鉤可以說是鳥槍換炮級別的進步。產量從原先的一下午隻釣到幾隻蝦到可以釣到小幾十隻。
不久之後又出現了“引蝦”的技術,所謂引蝦就是不再用咬鉤的方式釣蝦了,鉤都不用了,而是將誘餌綁在線上放入水中引誘蝦過來吃,然後一隻手把線慢慢地往水麵上提,另一隻手則拿一個洗臉盆一般大的細孔網兜輕輕地在下頭抄底。待提線的誘餌快要接近水麵時,另一隻手上抄底的網兜快速地上提出水,此時正忙於吃誘餌的蝦來不及逃跑盡入兜裏。相比之用鉤來一隻一隻地釣蝦,引蝦的產生那就是核彈級別的進步了,有時一兜上來就有好幾隻蝦。產量大幅提高。
那時釣蝦人所釣的蝦不是論多少隻蝦,也不用多少條蝦,而是說幾“棗”, 這個字也不知道是怎麽寫的。十隻蝦就說“十棗”蝦,前人就是這麽叫的。每當把釣蝦的鉤慢慢地提上來時,如果下麵的鉤上有蝦上鉤的話,這時的蝦就會拚命想掙脫,釣線就會巨烈地抖動,這種收獲的體驗至今難以忘懷。那時的西湖白堤除了偶爾有幾對談戀愛的情侶,基本沒什麽人,淡雅而恬靜。恰如蘇東坡筆下之“欲將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怡”。釣蝦線放入湖水中,一邊欣賞周圍的湖光山色時間過得飛快。
釣了幾年的魚蝦,不覺就到了小學的高年級。此時的興趣又出現了些許變化-------礦石收音機,科技含量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