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參考葉嘉瑩講《紅樓夢》中的詩詞。詩歌鑒賞是個很主觀的東西,每個人都有自己評價詩歌優劣的標準。對於詩歌的評價,隻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即使觀點不同,都應該互相尊重,沒必要陰陽怪氣地諷刺不同意見。比如曹植曹丕詩文孰優孰劣問題上,自古爭論不休,評價標準直接影響結論,無論是曹植還是曹丕,其支持者都不乏大方之家,比如我更認同王世貞、王夫之的評價標準,我當然可以表達曹丕詩文優於曹植的意見,但我並不認為持曹植詩文更優的觀點的人水平不行,因為他們有他們的評價標準和理由。同樣,對於《紅樓夢》詩詞,不僅普通讀者評價不一致,一些大家評價也不一樣,餘秋雨認為《紅樓夢》書裏的詩詞大多數都是抄襲明末江南漢人名士的,詩詞的水準也並不高,蔡義江則認為這些詩詞藝術成就很高,至於葉嘉瑩,評價屬於比較保守的了。他們都給出來自己的理由,都還是有價值的。所以呢,就本提問而言,你如果認為《葬花吟》好,你拿出自己的鑒賞標準和理由,你如果覺得不好,也拿出自己的鑒賞標準和理由。這樣即使觀點不一樣,至少是有價值的,也沒必要非得顯示一下自己觀點的優越感,或者踩一下不同意見。現在本提問下的答案真正去具體評價的不多,某答案甚至列了一堆書單,有那功夫不如具體去分析下《葬花吟》,大家覺得有道理,自然會認同。本答案下的評論裏也有這個問題,你如果不認可葉嘉瑩的評價,你拿出自己的評價和理由,而不要戾氣很重地貶低別人的評價甚至上升到對評價者個人的詆毀。
《紅樓夢》詩詞寫的很好,可是不能夠跟很正式的詩人的詩詞相比。怎麽樣分別高下?像剛才林黛玉、薛寶釵的詞不是寫的很好?
你怎麽說不好?最後我給大家舉一個真正的例證來做比較。
現在有詩二首,是清末民初的一個真正的詩人寫的詩,寫的是《落花》詩。而在《紅樓夢》中寫得最長最動人的是林黛玉的《葬花詞》。林黛玉的《葬花詞》很長,我隻引前幾句與結尾幾句,然後我把林黛玉所寫的落花、葬花與真正的詩人所寫的《落花》詩做一個比較。然後大家就能知道《紅樓夢》詩詞在《紅樓夢》中是好的,但不能和一般的正統詩詞相比,差別究竟在哪裏?
林黛玉的《葬花詞》大家都比較熟悉:“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遊絲軟係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這裏說道:“花謝花飛花滿天”,漫天飛花,所有的花都落了。馮正中的一首詞中說道:“梅落繁枝千萬片”,梅花落了,從繁茂盛開的枝頭飄落,千千萬萬、一片一片地飄落了,而縱然落了,它“猶自多情,學雪隨風轉”。縱然生命到了飄落的時候,可仍然表現得如此多情,在從枝頭向地麵落下的過程中,她要在空中舞出一個旋轉的過程。馮正中的詞給人一種言外的感發,而林黛玉寫的隻是一層感動。
最後林黛玉寫道:“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我愛憐春天,她忽然間來了,我滿心歡喜;忽然間她又走了。來時沒有一句話,走時也沒有一句話。
“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願奴肋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抔淨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這是寫的非常動人的詩,非常直接,非常淺白。
李後主也曾寫過一首詞,說:“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這一份悲哀寫的很好,而李後主的哀悼春天消逝的詞與林黛玉的詩有所不同。李後主使用很短的句子,非常精煉,因為其短和精煉,所以從落花寫起而結合了人生,有了象喻性。“林花謝了春紅”,而林黛玉的葬花詞是鋪展的,點綴修飾的很多,反而把主題衝得淡漠了,寫葬花就是葬花,是個人的事件了。李後主寫的凝聚在一起,在短短一首詞中表現人生:“林花謝了春紅”,春天是紅色的,珍貴美好,“太匆匆”,花落匆匆,人生消失得太匆匆,人生本來短暫,何況在短暫的人生中,有這麽多悲哀,這麽多痛苦,有這麽多挫折和打擊。“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今天樹上還有幾朵殘花,“胭脂淚,相留醉”,每朵花像女子的紅顏,上麵的雨點就好像淚珠,這樣帶著淚的花朵留人醉,她讓我為她再喝一杯酒,“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因為明天這朵花也許就不在了,花還會再開,但“君看今日樹頭花,不是去年枝上朵”,即使明年再有花開但不是今年的花了,“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永遠不會回來了,所以“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現在我們再來看另外兩首詩,也是《落花》詩,有很深的悲哀。這是清朝末代皇帝的師傅陳寶琛所作。
其一:“生滅原知色是空,可堪傾國付東風。喚醒綺夢憎啼鳥,罥入情絲奈網蟲。雨裏羅衾寒不耐,春闌金縷曲初終。返生香豈人間有,除奏通明問碧翁。”
其二:“流水前溪去不留,餘香駘蕩碧池頭。燕銜魚唼能相厚,泥汙苔遮各有由。委蛻大難求淨土,傷心最是近高樓。庇根枝葉從來重,長夏陰成且小休。”
“生滅原知色是空”,給人最強烈的從生到死的感覺是花,因為花的生命最美好,花的生命最短暫。“可堪傾國付東風”,這麽傾國傾城的美色轉眼被東風吹落了。“喚醒綺夢憎啼鳥”,把美夢喚醒了,用的是唐詩“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隱藏的是孟浩然的詩,是啼鳥把你叫醒了,在早晨鳥叫時,喚醒美麗的夢,昨天的美麗的花被風吹走了,花落到哪去了?花沒有隨流水飄走,沒有“人生長恨水長東”,不是“流水落花春去也”。辛棄疾曾說,春天走了,惟有“畫簷蛛網,盡日惹飛絮”,要想挽留花的,有屋簷下的蜘蛛網。蜘蛛網是多情的,要把落花留住,它是有情的、多情的,是蜘蛛網的絲把你留住。但後三個字寫得十分悲哀,你說落花被蜘蛛網網住了,這豈不好?可你看看網裏,蜘蛛網網住美麗的花,網中還有蒼蠅和蚊子,你卷入情絲,網上還有許多蟲。人生就是如此,你身上所披掛的是千千萬萬的情絲,從你的天倫的情絲,你的父母,你的子女,你的兄弟,你的夫婦,多少情絲纏繞在你身上。所有情絲有它寶貴的一麵,而常常也有不美好的一麵。有一天我在講朱彝尊的一首小詞,他寫到夜雨船頭上,“小簟輕衾各自寒”,你有你的一床窄窄的褥子,你有你身上蓋的一床薄薄的被,你要忍受你的寒冷;另外一個人就算跟你在同一條船上,而他有他的一個窄窄的褥子,他有他的一床薄薄的被蓋,他要忍受他的寒冷。同在一個船篷之下,你在“小簟輕衾”窄的褥子薄的被下忍受你的寒冷;他在他的窄的褥子薄的被下忍受他的寒冷。同在一個屋頂之下,同在一個教室之中,同在一個家庭之中,你有你的寒冷,他有他的寒冷。人生就是如此的,人生就是孤獨的,人生就是短暫的。所以“罥入情絲”,就算你有那麽多情絲,可是“奈網蟲”。你要相愛就應該彼此相信。我曾經看過一個電視劇《過把癮》,那個女的整天追問那個男的:“你到底愛不愛我”,“你到底愛不愛我”,“你為什麽多看那個女的兩眼?”你到底是信他還是不信他?“雨裏羅衾寒不耐”,“雨裏羅衾”,這是李後主的說法:“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裏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雨裏羅衾寒不耐”,“流水落花春去也”。“春闌金縷曲初終”,這也是唐人的詩:“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春闌金縷曲初終”,無花空折枝。“返生香豈人間有”,有一種香,焚香,聞香,可使死人複活。有這樣的香嗎?天底下有香能使死人複活的嗎?“返生香豈人間有,除奏通明問碧翁。”除非你寫一個奏折,奏到通明的天上,問那個碧翁翁的天帝,問一問他:為什麽人生這樣短暫?為什麽人生這樣無常?為什麽人生這樣痛苦?還不止如此,這兩首詩———第二首和前一首“喚醒綺夢憎啼鳥,罥入情絲奈網蟲”,這不是直接、簡單的反射,與“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不同,“入情絲”這裏麵有轉折更深的意思,更有哲理意味。
以下我簡單說一下第二首詩。“流水前溪去不留”,“流水落花春去也”,前麵的前溪流水消失,永遠不會回來。你去就去,走就走了,如果斷了,斷就斷了,為什麽藕斷了,還有絲連著呢?為什麽花流走了,還有香氣留在那裏呢?這真是無可奈何的。“餘香駘蕩”,還留下香氣飄來飄去,落花哪去了?“燕銜魚唼能相厚”,或者被燕子銜去做窩了;或是落在水裏,被魚嘴一吞一吞對著落花唼喋。“能相厚”,好像對你很有感情,對你很親厚。燕子要叼落花,魚要吞落花,他們對你表現得這麽多情,這麽親厚。可你到底落在哪了?“泥汙苔遮各有由”,你是落在泥上被泥給玷汙了,還是落在青苔上被青苔給遮蔽了?我們人生都是寂寞的,都是孤獨的,都是痛苦的,你有你的命運,我有我的命運。“委蛻大難求淨土”,就是林黛玉所說的:“天盡頭,何處有香丘?……質本潔來還潔去”。我知道人生是短暫的,我知道我要離開,但是我要保持我的一份清白。詩人說:“委蛻大難求淨土”,也就是“天盡頭,何處有香丘?”哪裏是幹淨的土地?“委蛻大難求淨土,傷心最是近高樓”,杜甫說:“花近高樓傷客心”,你們要知道,作者陳寶琛是晚清的宣統皇帝的師傅。當那個朝代消失敗亡之際,他該怎麽辦?如果你不是貴為皇帝的師傅,朝代消亡,我們下走小民,沒有關係。你來了我們照樣吃飯穿衣,他來了我們也照樣吃飯穿衣。可是你貴為皇帝的老師,在這場變故中,你該怎麽辦?“庇根枝葉從來重”,人生是短暫的,生命是短暫的,但我們的文化是久遠的,保留文化才最重要。要保護根株,要延續根株,這才是重要的。“長夏陰成且小休”,現在已到了長夏了,花雖落了,枝葉長成了,樹蔭也長成了,這就是辛棄疾說的“功成者去,覺團扇便與人疏”。該走就走,隻要盡了責任,花雖落了,但有枝有葉,都長成了。該開的花開了,該結的瓜結了,把架拆掉,這我也不推辭。
《紅樓夢》的詩詞寫得很好,林黛玉的《葬花詞》寫得也很好。在《紅樓夢》中,托擬林黛玉的身世,以林黛玉的年齡寫的《葬花詞》,曹雪芹寫得很好。但如果真與中國大詩人、詞人相比,像杜甫說的“一片花飛減卻春”,就知道層次的不同,哲理的深淺,幽微曲折,言外意思的多少是有所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