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江天雲月的爭執是從“夷”字引起的。他認為有貶義,我認為沒有。
我對“夷”字的解釋是指中國古代的東方族群,即東夷;後泛指中原以外的少數民族,明清以後用來指外國人。
查查字典:夷,平也。古代東方部族多以弓箭為武器,故以夷指東方部族。
《說文 大部》:“夷,東方之人也。”
這裏沒有說它有貶義的意思。
江老哥提出,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
這裏孔子是誇夷狄的,意思是說諸夏競於僭篡而無君臣之道,反不如夷狄之有君,說華夏不如夷狄。更證明了“夷”字沒有貶義。
維基百科上對“夷”的解釋是:
“夷在古代並沒有野蠻的貶義,還是意指“仁者”,如孔子曾抱怨若中國不能待還不如去夷人的地方。”
維基上沒說孔子的原話,孔子是這樣說的: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劉禹錫的《陋室銘》很多人都讀過,最後一句:“子曰:何陋之有?”就是從這裏來的。
我使用證據時,很少使用維基百科,基本上不用百度,太流野。維基上說的“夷”指“仁者”,我不太認同,但貶義是肯定沒有的。
不打不相識,拙詩一首贈江老哥。
七絕 -《贈江天雲月老哥》
江風剪剪拂江洲,
天水相連一色秋。
雲下馮夷空自舞,
月中仙子可知愁?
馮夷是中國古代神話裏的河神,如果“夷”有貶義,豈不是對神的不敬?
如果認為在這裏“夷”不作“外族”解,那麽讀者可以了解一下唐代詩人戎昱的故事(注意他的姓)。
否則——我會讓你會後悔你出生的
Paka, durak
學會了什麽是”夷“,雖然不需要你感謝,但也別惱羞成怒吧?
回複 'neshershahor' 的評論 :
Et tu
一個平仄都不懂的博主批我:“不懂裝懂,瞎說一氣。”
江老哥也批我:“懂點常識不難,難在一個人有虛妄的自信,這其實是一種愚蠢。”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回複 'dong140' 的評論 :
還有“倭”字也是一樣,起初也沒有貶義。
很多字都是意思慢慢就變化了,比如“蠻”字。
他們如果不懂,可以自己查,我不想花時間講解,需要引經據典。嗬嗬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明明是自己使用了“蠻夷”這樣的字眼。
“台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
“夷”對應“夏”,兩個詞都是指地方,外國和華夏,非貶義也。
回複 'neshershahor' 的評論 :
如果按照你的邏輯,下句裏的“人”字呢?褒義還是貶義?
“我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簡單來說,和“人”一樣,“夷”就是“外族”的意思,非褒非貶,就看什麽詞來修飾它了。
回複 'neshershahor' 的評論 :
Hey, 不是貶義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