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專家和德國專家的觀點高度一致~英國專家是英國首席科學顧問瓦倫斯爵士(Patrick Vallance),德國專家是德國病毒學家柏林Charite醫院病毒學研究所所長克裏斯蒂安·德羅斯滕(Christian Drosten),他在德國專業上的地位就如鍾南山,所以肯請大家聽聽他們的聲音,這兩位頂級科學家對疫情的認知,都不包含政治傾向,而是純粹從科學角度的分析: 觀點一:英德專家首先都認為,病毒會長期存在。“新冠病毒不可能被“消滅”有3個原因:
第一,可以傳人的“中間宿主”沒找到。中間宿主不一定是野生動物,不要以為不吃野生動物就沒事。比如萬一中間宿主是鳥類呢?
第二,新冠病毒和人體的結合能力太強,德國科學家發現是SARS的20倍,太適應人類了;第三,全球大流行,中國能對全世界閉關鎖國嗎?在預判病毒會長期存在後,英德兩位專家開始評估“最差”的情況,也就是沒有藥物和疫苗的情況,病毒會如何發展。首先,未來一年內,肯定是沒有疫苗的,生產不出來。這意味著肯定在沒有疫苗的情況下,我們要渡過2020年底的冬季;其次,未來一年之後疫苗是否能成功,還不能說100%,因為新冠病毒是RNA病毒,變異快;
第三,目前藥物最可能有希望的就是瑞德西韋,但還沒正式上市;另外即使上市了,也是感染之後的藥物。
綜上這三點,英德兩位專家都是在沒有特效藥沒有疫苗的前提下,評估病毒發展的趨勢。 觀點二:英德專家認為,隻有兩種情況才能結束病毒的流行。第一種情況是有效的疫苗;第二種情況是需要曆時幾年好幾輪病毒流行後的“群體免疫”。疫苗不說了。群體免疫解釋一下:因為新冠病毒基本傳染係數R0是3,所以感染全體人口的2/3之後,也就是60%-70%人口獲得群體免疫,病毒就無法傳播了(R0是3,一人傳染3人,如果其中2個都早已經是感染了,那剩下隻能感染1個,R0就衰減到1以下了)結論:隻有“疫苗”,才有勝利!沒有疫苗,那隻有等著人去填坑,等病毒感染60%人類後“群體免疫”!(即使瑞德西韋特效藥,也是感染之後的特效藥) 觀點三:不同國家的防控手段,隻能改變病毒的流行曲線。最好的曲線是“平滑”增長。因為隻有這樣,才能保證充足的醫療資源,進行“常態化”的治療;而不發生醫療擠兌的“次生災害”。以中國來說,“半休克”的防疫,類似於人為強行把病毒流行在短時間內拉到最低(外省0.97例/10萬,遠低於流感150例/10萬),這個現在是好。但第一,經濟上犧牲太大了,社會生活太不正常了。而經濟搞不好,社會不正常,也是會死人的;第二,“半休克”準備到幾月?5月必須恢複正常了吧?恢複正常後,新冠病毒還是會開始流行;第三,恢複正常後,病毒新一輪流行,對湖北以外省來說,有免疫力的人太少了,微乎其微,病毒再次“猶入無人之境”。屆時怎麽辦?又是一個個的“封城”嗎? 以英國來說,他們準備至少目前,不特別地人為強行拉低曲線,他們希望現在的防控手段,能讓流行波峰盡量延長而平滑,類似“燜燒”,讓盡量多的人感染而開始產生群體免疫(群體免疫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幾年,但現在開始,免疫的人多點總是好)。這樣到了2020年冬天,英國的風險會小很多。但英國的問題是,如果沒控製好,現在就和意大利一樣爆發了,不是“燜燒”,而是“爆燃”,擠兌醫療資源怎麽辦?所以,中國和英國兩種防控手段,孰優孰劣,我不評論。隻是這裏列舉出來。 值得一提的是,德國的專家和英國類似。克裏斯蒂安·德羅斯滕甚至希望趁著夏天,最好把年輕人感染了,反正年輕人基本能恢複,這樣今年冬天好過點。 以上是介紹英德專家的觀點。
下麵是我個人的幾點想法:
1、我們對“新冠病毒”要有敬畏之心,不能輕言“勝利”。沒有疫苗,就沒有勝利。
2、如果如英德專家判斷,病毒會長期存在,那現在國內防控的政策,騎虎難下——“半休克”到啥時候?複工之後,病毒卷土重來怎麽辦?諸多問題,政府需要有明確的策略。或者至少要有一個應對病毒長期存在的B計劃!
3、需要科普!政府還需要公布大量數據,主要包括感染人群相關數據,感染方式相關數據等等,讓民眾能更了解病毒,做好自我防範;政府還要讓民眾真正了解“沒有疫苗,就沒有勝利”的客觀現實;政府還要讓民眾摘下口罩,換成勤洗手的有效防護。
4、不能封禁言論啊。下次流行,還是非常需要各種“謠言”、“吹哨”來預警。
5、老年人和有基礎疾病的人,需要非常當心!持續高風險,直到有疫苗!
6、英國和德國政府和專家真的不是傻子,也不是不顧人民死活的政客。他們的防疫思路是科學的,而且,有遠見。並且,他們現在就敢告訴人民真相:“你們很多家庭,會失去摯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