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改革開放的時候自己也沒有意識到他在創造新的社會製度。他的初衷是帶中國走出蘇聯東歐毛澤東社會主義的死氣沉沉。
沒有市場,沒有活力,沒有交流,社會和經濟肯定不會發展。小平的認識水平就是這些。具體怎麽啟動市場,怎麽增加活力, 他絲毫沒有規劃,也不想有。一有了規劃,就有了套套,就不靈活。
這點小平和毛主席類似,出了大方向,把規劃執行交給幹事的人。他自己最重要的原則是,大方向掌握得非常之準,然後摸著石頭過河。
紫陽下台肯定的,沒有六四也得下台。他還不如耀邦。他是幹事的人,領導一個工廠,一個省,一個行業都行,但是管理一個國家,他缺少製度感,在關鍵的問題上被一幫筆杆子和西方勢力忽悠。
他那幫研究生出的餿主意比後來哈佛教授給俄羅斯出的餿主意,強不到那裏去。
當年改革文件,一句非常重的話,價格改革是經濟改革的關鍵。這句話對錯無所謂,小平也劃勾了。然後紫陽就聽研究生的胡謅,價格雙軌,闖關,造成無數腐敗也社會動蕩。
現在的孩子幾乎不能理解,中國當年是價格由政府定的,買件衣服,買雙鞋的價格也是政府定的價。
價格改革沒錯,錯在如何改。小平是最早最積極鼓吹改革開放的,但他有敏銳的感覺,什麽東西過了,造成動蕩,得收。紫陽耀邦都沒有。
現在說小平創造的這個社會製度,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小平就這麽一點點摸索,結果是什麽?一,中國經濟成功地轉型市場主導。比世上任何一個國家都市場導向。二,市場導向的活力讓中國以曆史上沒有的速度崛起。這對一個大國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中國做到了。三,共產黨與國家的集權保證了社會的穩定。這在任何社會轉型中也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任何一個國家,要繁榮昌盛,兩件事,一,社會的活力,二,社會的穩定。這兩件事矛盾,很難平衡。美國和歐洲說,我們找到了答案,民主。
是,民主在美國歐洲幹得不錯,可是印度呢?墨西哥呢?南美呢?世上二百個國家,不到三十個國家民主自由繁榮昌盛。你可以說其他那一百多個都是假民主。問題是誰能保證,如果中國民主了,就是真民主?
當年蘇聯解體,得到的保證不就是,隻要你民主,今後就是我們歐洲大家庭的一員,共同富裕。你看看現在的俄羅斯?
鄧小平沒有想這些,他就是摸著石頭過河,但是他的繼任者考慮了這個問題。
摸著石頭過河的根本就是,這個社會沒有設計。民主好用我們就民主,不好用就不用。這個國家必須穩定,這個國家必須發展。就這兩條,民主做不到,共產黨做到了。
習近平這點上算是得了小平真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