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930)
2021 (550)
2022 (734)
2023 (931)
我想起來,三年前回國,同學找我喝酒。他帶來一瓶白酒還有一本史景遷的乾隆中譯本送我。
我這個同學是個學究。現在同學幾十年後相聚,送書的極少了。他自己是寫了好幾本書的,從來不送人,覺得見不得人。不僅他,其他同學,寫了書也不送我。見麵就是聊天喝酒。
我們這代人,和父親那那代不一樣了。父親那代人,寫了書,彷佛一生的總結,簽字送人,同事朋友寫了,也送給父親。我們這代人,出書一點不嚴肅,出了書也知道書裏沒什麽東西,拿不出手。
他送我這本乾隆,實際是了解我,看得起我,認為我骨子裏還是個讀書人。
這本史景遷的乾隆,我帶回美國,很長時間沒看。因為我對老外寫中國曆史總是抵觸和不信任。終於有一天拿出來讀,果不其然,仿佛耶魯教授寫演義,還沒有中國氛圍。讀了兩頁放下了。
老美寫的中國曆史,我最認同的是索爾斯博裏的長征,未講的故事。那是紀實,但是非常尊重事實的紀實。索爾斯博裏有楊尚昆撐腰,采訪了碩果僅存的長征老革命,重新走了長征路。
六四的時候,他正好在北京。本來想重新見些中國高層,結果計劃全部打亂。他住在北京飯店,眺望天安門廣場,留下一部天安門日記。
我無事時把天安門日記的部分翻譯了放在網上,北京之春還專門寫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