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930)
2021 (550)
2022 (734)
2023 (931)
人怕死還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是死亡。
最可悲的人是,一過三十歲,就害怕自己老。這種恐懼,是因為三十歲之前有的東西·難以割舍。美女可以是花季被無數男人捧著追,美男可以是利用美貌騙富婆。
總之肯定有三十歲之前的資本,三十歲之後就沒了。而這種隨著歲月逝去的東西,肯定不是那種愈老彌堅,有內涵的。
知識學養肯定不會三十歲後消失。有幾個諾貝爾獎是三十歲之前得的?
品位肯定不會三十歲後消失,一個人一輩子讀書做學問,是會越做越深刻,越快樂。
劉曉慶這種想留在二十歲的人,實際上是可悲,把那點輝煌限定在三十歲之前,是不知道人生任何階段都有意義。
基督教的宿命論,好就好在他一個基本理論,上帝賦予的,每一秒鍾都美好,不管是十歲,二十歲,還是八十歲,九十歲。
真正信教的人,不是滿足,而是不焦慮。
那些看著鏡子裏的皺紋,老了老了的人,有一點是肯定的,他們的快樂更多來自外界的讚賞與評價,而不是來自自己內心的追求。
為什麽說失敗?是這些人一輩子有大半輩子,在焦慮,在想方設法年輕,在回憶美好時光。總之大半輩子不舒服。
一個人一輩子,就二十歲高興那麽一會,剩下的時間都是為那一會傷心,有意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