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盛則夢飛

(2021-06-13 20:19:50) 下一個

常聽人說老年癡呆,總以為那是要到七老八十的時候,萬萬沒想到我這麽早就有了進入癡呆的感覺。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感覺腦子有點悶,昏沉沉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地,這種感覺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嚴重。到後來,開車超過30分鍾就覺得眼睛睜不開,眼皮控製不住地往下掉。隻好停到路邊休息一會才能繼續開車。可是明明知道我並沒有犯困,心裏很清楚。平時工作時也是昏沉沉的,覺得腦子越來越不行。碰到一些事情按以前的感覺是馬上腦中就會有好幾個方案,可是現在卻要仔細想也想不出一個來。心裏經常在想:我怎麽變得這麽笨?

 

慢慢的心情也不愉快, 容易發脾氣。有時候突然覺醒:憂鬱症不就是這樣嗎?

 

神醫已經告老還鄉,相隔萬裏。又碰到新冠疫情,不方便追回國去求醫。神醫的徒弟倒是有些辦法,就是紮針灸。紮一次改善兩天,然後毛病又回來了,隻好不停的紮針。可是心裏不甘心。一是怕疼,二是覺得麻煩,心想我總不能這輩子就這麽一直紮下去吧?這也太痛苦了。總覺得應該有一個更好的辦法。

 

我跟神醫混了這麽久,多少了解一些中醫。人說久病成醫,也許會發生在我自己身上?

 

跟神醫學了很長時間氣功。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神功沒有練成,不過倒也有一些效果。首先是極其容易入靜,或者說入睡:不管何時何地,隻要打坐10分鍾基本上就可以睡著。這倒給了我一個倒時差的好辦法:每次長途旅行的時候,一上飛機我就開始估算現在目的地是什麽時候,等到對應是夜晚的時候就開始在飛機上打坐,馬上就可以睡覺。等飛機落地,我倒時差也就贏在了起跑線上。另外就是身體變得非常敏感。敏感到什麽程度呢?就是我成了神醫子的試藥器!神醫子經常拿不同廠家的同一種中成藥讓我試吃,我馬上就可以說出來哪一個藥性更足。

 

閑話少說。作為工程師出身的我,也用對待工程的態度來對待我的病,首先要進行狀態分析。

 

我年輕時喜歡踢足球。到了美國後,也是堅持踢球,甚至參加業餘比賽。順便說一句,我一直以為我有踢球的天賦,雖然從來沒有經過專業訓練,可是水平居然還不差,而且尤其喜歡比賽,一比賽,我就興奮,就想進球。一直到45歲那一年,有一次在比賽中與人撞頭,弄得頭破血流,才意識到,大概可以掛靴了。

 

掛靴後,我開始爬山。每周一次,每次快爬四個小時,13英裏左右。後來有了頭悶的毛病,以為是鍛煉不夠,所以變成每周爬兩次,還是同樣的路線。但是頭悶的毛病仍然沒有改善。

 

年輕的時候就學會了太極拳,一直堅持下來。感覺上身體的氣血,應該是通暢的。

 

綜上分析,我能吃,能睡,能運動。我得出的結論是:我不是屬於那種虧損的狀態,比如說氣虧或血虧,而是屬於係統不平衡,或某個子係統出了問題。

 

想到一件事。我經常作類似的夢:就是我就會飛,但不是在高空中飛,而是貼地飛行。

 

夢,在《黃帝內經》裏其實也是身體健康狀況的反應,具有非常精確的診斷意義,故稱之為“夢診”。《黃帝內經》雲:“陰氣盛,則夢涉大水而恐懼;陽氣盛,則夢大火而燔焫;陰陽俱盛,則夢相殺。上盛則夢飛,下盛則夢墮;甚饑則夢取,甚飽則夢予;肝氣盛,則夢怒;肺氣盛,則夢恐懼、哭泣、飛揚;心氣盛,則夢善笑、恐畏;脾氣盛,則夢歌樂,身體重不舉;腎氣盛,則夢腰脊兩解不屬。”又雲:“厥氣客於心,則夢見丘山煙火;客於肺,則夢飛揚,見金鐵之奇物;客於肝,則夢見山林樹木;客於脾,則夢見丘陵大澤,壞屋風雨;客於腎,則夢臨淵,沒居水中;客於膀胱,則夢遊行;客於胃,則夢飲食;客於大腸,則夢田野;客於小腸,則夢聚邑衝衢;客於膽,則夢鬥訟自刳;客於陰器,則夢接內;客於項,則夢斬首;客於脛,則夢行走而不能前,及居深地窌苑中;客於股肱,則夢禮節拜起,客於胞,則夢溲便。”

 

“上盛則夢飛”:難道說我是屬於“上盛”?幸虧我總是在夢中低飛,不是高飛,看來問題不是到了不可救藥的地步。

 

翻出<金匱要略>, 試著按“上盛”的症狀去找個解決辦法。運氣真的好,第一個方子就是我要的。

 

痙濕暍病脈證治第二, 首列“痙病”。

 

一、病 因 病 機【原文】

太陽病,發汗太多,因致痙。 

夫風病,下之則痙,複發汗,必拘急。 

瘡家雖身疼痛,不可發汗,汗出則痙。 

 

二、主 要 脈 症【原文】

夫痙脈,按之緊如弦,直上下行(一作築築而弦。枟脈經枠雲:痙家其脈伏堅,直上下。) 。 病者身熱足寒,頸項強急,惡寒,時頭熱,麵赤,目赤,獨頭動搖,卒口噤,背反張者,痙病也。若發其汗者,寒濕相得,其表益虛,即惡寒甚。發其汗已,其脈如蛇(一雲其脈浛。) 

 

原來這個病是出汗太多引起的。不禁拍案叫絕,正對我症。我從小就極其容易出汗,到什麽樣的程度呢:夏天伸出五指,可以看到水氣從五指上騰騰冒出,就像五根煙筒。最近可能是變嚴重了,老婆常說看到我搖頭(內經中的“獨頭動搖”),可我自己卻不知覺,原來我這是痙病。也難怪我怎麽樣鍛練都沒用。鍛練越多越出汗,反而壞處多於好處。

 

不管怎樣,先找到藥方再說。

 

痙病分剛痙與柔痙,書上有剛痙與柔痙的鑒別方法。


【原文】

太陽病,發熱無汗,反惡寒者,名曰剛痙。 

太陽病,發熱汗出,而不惡寒,名曰柔痙。 

 

根據我的症狀,我判斷我是屬於柔痙。

 

柔痙———瓜蔞桂枝湯

瓜蔞桂枝湯方:瓜蔞根二兩,桂枝三兩,芍藥三兩,甘草二兩,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上六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取微汗。汗不出,食頃,啜熱粥發之。

 

喝了第一副藥,我感覺比較對症。中醫講究“效不更方”,就連著喝了一個月。感覺完全好了,好像又回到了以前高考的時候,腦子又開竅了。

 

病好了,心情愉快,當然也不憂鬱了。

 

等毛病好了以後,才深刻體會到到聰明人跟笨人的之間的區別。笨人碰到問題的時候,使勁想也想不出一個答案;聰明人就是不用想腦子已經反映出幾個方案來。

 

所以根據我的經驗,並不是年紀大了就應該變笨,有時候是因為身體出了毛病而影響了腦力的運轉。

 

寫這篇文章,希望為有緣人增加一點對中醫的興趣,也記念我用中醫治療自己的成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