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都挺好”,就是非常好的原生家庭教科書, 引發了我的思考:從父母的原生家庭,到自己的原生家庭,到給孩子的原生家庭,驚覺家族“愛”和“不愛”的基因也是可以代代相傳的。
父母相愛,給孩子足夠的物資供應, 足夠的愛,陪伴和情感支持,孩子在有愛和安全感中成長, 這樣的人,無論遇到什麽境況,是會幸福一生的。
反之,如果父母不能提供愛,陪伴和情感支持,孩子會缺乏愛和安全感,長大後會呈現二種比較多見的情況: 極度自卑型或者極度討好型
父母怕孩子驕傲,從不表揚,常常打擊孩子:你看,為什麽95分?還有5分就是不細心;拿別人家孩子優點和自己孩子缺點比: 隔壁小明嘴多甜,見人就叫叔叔阿姨,你怎麽那麽沒用!------孩子長大後可能會自卑,這樣的孩子很多非常努力,自卑感無時無刻驅動著他們,成功成功再成功,但無論多優秀,他們內心深處都沒有自信。表現就是有點過的防禦心理,通俗說是比較敏感:別人對事情有點不認同或者提一點建議,他們會覺得被排斥,是不認同他這個人。比如“都挺好"裏的明玉, 非常能幹,優秀,但連一個閨蜜都沒有。男朋友沒有聽她的幫了她父親,竟然就斷絕關係!
父母永遠不滿足:你完全可以更好!更上一層樓!再努力努力!這樣的孩子,可能一生都在討好父母,討好周圍的人,除了他自己的老婆,孩子(因為比他弱小)。比如”都挺好“裏的大哥蘇明哲。
有些父母還是不錯,很多時候還是有要求,也有愛的,如果能夠平衡,孩子的情感發展應該也不錯。
可怕的是有些自己情感都不成熟的父母,肆意把自己的負麵情緒發泄到孩子身上,隻因為孩子弱小,並且依賴父母,無法反抗:你這個笨蛋! 我為什麽生下你!這種環境裏長大的孩子,極度缺乏愛和安全感,需要一生來治愈自己不幸的童年。
行文至此,大家也都明白,如果我們不能選擇自己的原生家庭,那就盡一切努力,給自己的孩子一個有愛,有安全感的原生家庭。
如果你童年幸福,恭喜你!你的人生底色是溫暖的,愛你的孩子是你的天性。但是,如果你的童年不幸,知道卻行不出來,怎麽辦?
很難,但不是不可能。
首先,我們要意識到這個問題,否則,我們很可能複製父母對待我們的方法,畢竟這些已經內化到我們的行為模式裏,已經成為習慣,自己可能根本覺查不到。
接著,我們要主動去學習,看書,看Video,改變我們的觀念,知道自己的問題和需要改進的地方。但這遠遠不夠。從觀念到行為改變,需要不斷的操練。
行為改變的操練,還是在群體裏最為有效。比如參加為父母舉辦的工作坊;情感智慧與自我成長的培訓課程"親密之旅",還有培養夫妻關係的”恩愛夫妻營“,都是互動參與式的課程,課程生動,活潑,有趣,操練為主,經常聚會分享,容易堅持,成效非常好。
夫妻相愛,就是給孩子最大的愛和安全感。
我也這麽覺得!我寧可做經曆過苦難滄桑的智者,也不願意做一直歲月靜好的愚人,當然這也不是我自己能選的,都是命裏注定好了的。
剛才還擔心博主以為我是來搗亂的,博主發話表態我就放心了。
我之所以會就這個問題發言,就是因為我自己也是不好的原生家庭出來的,但是我現在看問題比周圍所有幸福家庭出來的朋友都更清晰,也比他們更有技巧解決問題,這些都是我自己真實的感悟。
親密之旅,恩愛夫妻營,我都參加過,什麽樣的婚姻狀況的夫妻都有,隻要願意,都是可以獲益良多的。在這樣一個平台上,大家可以開誠布公,知道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真是很有意思的活動,交了不少有趣的夫妻。值得一試。
歡迎你的留言。謝謝你願意留言。
如果有冒犯之處,我表示抱歉;我就這些問題的發言今天到此為止,不給博主添亂了。
這種組織活動都是治標不治本,幫助別人學習如何表現出和睦的假象比較容易,要解決底層根本的問題,估計很難。
誰會在集體聚會上做出暴光自家矛盾、且別人又無法幫你解決的不和諧之舉?
如果夫妻相愛、關係和睦,這個狀態是各種因素相互作用之後的結果和產品,不是故意追求之後所得的回回報;
如果夫妻不相愛、關係不和睦,也是各種因素相互作用之後的結果和產品,就隻能去追求表演和睦的表象,有人演得好,能蒙混到小孩長大;有人演不好或者根本不想演假戲,結果就是家庭分崩離析。
原生家庭好與不好,也不一定是下一代是否幸福的最關鍵決定因素;有人原生家庭顯得和睦,下一代自己卻從未學會如何處理矛盾和爭端,自己的家庭也不一定好;有人原生家庭有問題,自己能從中學到教訓,會在自己組成家庭的時候學習到上一代失敗的經驗,反而自己可能會有幸福穩定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