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投票指南
(1):候選人
大選已近,投票在即,怎樣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理想選擇?
比較重要的一點是不要受不良媒體的影響而著重於選擇一個完美的人
看一看我們自己,我們自己也不是什麽好人,更談不上完美。
所以不要被候選人的高尚聖潔正確偉大所迷惑,
我們應該著重於候選人想幹什麽,能不能辦得到?
能不能辦得到,通常不是由候選人決定的,
歸根結底,是選擇黨而不是候選人。
(2):稅收
大選的選擇是黨的選擇,從稅收的角度,應該怎樣選擇?
富人選民主黨,勞苦人選共和黨。
民主黨通常會加稅,共和黨通常會減稅。
是不是富人不怕稅,哪怕富人繳99%的稅,就憑他們1%的財富,
本質是富人不受稅率的影響,勞苦大眾,20%,絕對不會是19.
不是法律麵前人人平等,稅率之下,個個一樣嗎?
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隻能是裝天真。如紐約富人Bloomber
這怎麽可能?
是通過這種方式變為可能的。
當紐約的Schumer競選參議員時,
你或許會認為,製定的政策是針對大眾的,你也可以享受優惠政策。
正確,如果你是富人的話。這就是在2016竟選時,Hillar
如果你是勞苦大眾中的一員,不正確。每一個法律的高牆,
於勞苦大眾來說,哪怕降一個百分點的稅率,也會增加你生活質量。
富人如此積極的支持民主黨,支持加稅,
勞苦大眾,無論財力和智力,都不能與富人相提並論。你或許會說,
勞苦大眾與富人,井水不犯河水,按各自的利益投票。
富人,為了你自己,請投民主黨一票。
勞苦大眾,為你自己,隻好投共和黨一票。
(3):吸毒
如果你的生活嗜好正常,或者希望他人也過如法正常的生活,
如果你是癮君子,或者希望他人吸毒,隻能選擇民主黨。
民主黨會盡力讓毒品合法化,免得讓吸毒者擔驚受怕。
民主黨會全力推廣毒品的無害,讓全民達成共識,
如果你希望你的家園滿目大麻,毒品遍地,
(4):打砸搶
如果你遵紀守法不偷不搶,可選擇共和黨。
如果你熱衷於打砸搶,隻能選擇民主黨。
共和黨強調法律與秩序,對打砸搶之眾通常沒有好臉色。
民主黨不但全力支持打砸搶,還把犯罪分子當作爹,
對於喜歡犯法的人來說,光支持不管用,除了有警察礙手礙腳,
這些憂慮都不是問題,隻要投民主黨一票的話。民主黨會取消警察,
不知道為什麽是950而不是250,也不知道$950是不是每年
一言以蔽之,支持民主黨,搞打砸搶,要多爽有多爽!
(5):平等
如果你希望平等而不被歧視,隻有選擇共和黨。
如果你需要不平等,歧視或被歧視,可選擇民主黨。
這好像不符合常理。
讓我先舉一個例子。我的一個朋友的小孩,學業優秀,
這樣的不平等與赤裸裸的歧視,絕非孤例。
搞笑的是一印度小孩沒事去太陽底下把自己曬黑了一點,
民主黨就是打著平等的旗號,製造更大更多的不平等。
南北戰爭中堅決擁護黑奴製度的是民主黨。
民主黨是一個欺負弱者毫不手軟還心安理得的政裳。
對亞裔歧視有加的哈佛耶魯,
不要天真的認為歧視很遙遠,是他人遭到歧視而不是我。
(6):性取向
如果你的性取向正常,男人想與女人上床,女人想跟男人睡覺,
如果你的性取向混亂,不知道自己是男是女,
並不是共和黨不尊重和保護LGBT的權利。
民主黨會把同性婚姻合法化。
民主黨的總統會簽署一個你想進什麽廁所就進什麽廁所的行政命。
很可惜的是,共和黨總統一上台,大筆一揮,
革命尚未成功,同誌還需努力。
(7):禁槍與擁槍
如果支持百姓擁有槍枝,投票共和黨。
如果你曾經是毛主席的好學生,牢記毛主席的教導,
如果你不希望守法百姓擁有武器,投票民主黨。
無論你是禁槍還是擁槍派,這都是針對守法百姓而言。於劫匪來說,
無論你是哪一派,為了安全起見,要給人留下你家擁有槍枝的印象。
劫匪通常是欺軟怕硬。上世紀洛山幾暴亂,華人商家損失慘重。
在南部三個劫匪提槍入室搶劫一個福州姑娘。
(8):邊境與移民
開放邊境,投票民主黨。
允許非法移民,民主黨。
大量引入穆絲林難民,民主黨。
如果反對以上政策,投票共和黨。
(9):Trump不上稅
媒體報道,床破一二十年不上稅。
雖然老床說他上了稅,他卻不願意公開他的稅單。
大概率是他沒有上稅。
如果老床不上稅的話,是不是共他富人比老床要笨一點,
不可能!看一看富可敵國的Amazon就知道了。
是誰讓老床不上稅?絕對不是他自己。
讓老床不上稅的是稅法製定者,民主與共和二黨的國會議員。
難怪一百年前馬克吐溫(Mark Twain)罵道,國會有些議員是的。
其實話不能這樣說。議員也是一種工作。就像我們每個人一樣,
每一個議員都有他有形或無形的雇主。競選議員的天價費用,
(10):對富人征稅
民主黨敗蹬道,如果他上台,第一天就徵稅。並且對廣大選民道,
既然是針對富人的,為什麽要新法?把舊有的,
這說明民主黨壓根兒就沒打富人的主意,借一百膽給他們,
民主黨眼睛盯住的勞動人民的腰包。
真正的富人,他們是沒有收入的。
所有稅,就是把它名為對外星人征稅,最終都是廣大勞動者來承擔。
(11):最低工資
民主黨要把最低工資翻倍,從七塊多漲到十五塊。
如果你是小企業主,自然應該投共和黨。
如果你是拿最低工資的打工者,是不是自然應該支持民主黨?
如果你是一個小企業主,麵對成本突然翻倍,又不能出走海外,
增加最低工資最直接的結果是增加美國產品的成本,
受打擊最大的是靠領政府福利和靠退休金生活的人。
於拿高工資的人,應該無所謂。並非如此。
於民主黨的這主意,恕我不聰明,我還真找不到誰應該支持。
總結
自己一定要去投票,不要指望他人會按照你的意願去投票。
投票,既不莊嚴也不神聖,是自己所想所要的選擇。
他人與媒體也不知道你的所想所要。隻有靜下心來,
投票是選總統,不是選老公或老婆,也不是請人到家裏來吃飯。
當你成為什麽粉時,比如川粉白粉什麽的,那你已經被冼腦了。
一是切換思考,民主黨的主張放到共和黨候選人頭上,
另一個更可靠的方法是把兩黨候選人作為你修平等心觀的所緣,
第一就是一個道德良好的人未必有能力搞好一個國家,而一個道德水準低的人是必定搞壞一個國家的。
這個概念被反複證明,也不限於美國(現代世界所有商人當總統的政府都是極度腐敗,典型的例子是意大利和烏克蘭,將來川普政府也會被證明)。因為這個概念背後的哲學思維和邏輯是關於責任與權力的統一問題,一個道德敗壞的人獲得權力是不會同時尊重責任的,否則也不會被看作是道德敗壞。比如一個總統在病毒疫情下的行為是有利於控製病毒的傳染,還是不認為這是自己的責任,這是不難分辨的。
第二就是領袖情節是絕對不能有的,因為這是法西斯主義的基礎,尤其是西方一神教文化裏存在法西斯主義的全部三個要素,領袖,輝煌,和排外(都是宗教特點)。
第三就是對於美國社會來講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候選人絕對不能有任何排外思想和言行,不論以什麽名義,比如反恐或者其他名義。
因為美國客觀上是個多種移民和文化的社會,不同文化中總是存在強勢和弱勢的現實。而移民文化是美國賴以發展和生存的基礎,世界上沒有另一個國家具有這種特點(世界上總共也沒有幾個移民國家,美國,澳洲和加拿大,但後兩者經濟規模太小),不論什麽形式的反移民傾向都是損害美國的結果。
第四,美國客觀上隻有兩黨,選民沒有選擇,而兩黨理念主要是大政府小政府的區別。那麽就需要認清現實,和預測社會的未來究竟會從那種理念裏獲益,或者損失最小,而不是隻看眼前,畢竟你選的是未來四年的政府。
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機器代替人類是可見的未來,目前針對美國的預測是到2024年,也就是四年後,美國15%的工作將會被機器取代,那麽剩下來的人怎麽辦?
除了社會把這些人用某種方式養起來,沒有其他可能,這就出現全民基本收入UBI的概念,也就是楊安澤的那種一千刀的做法。
韓國在兩千多人裏做了這個實驗,參與的人每季度獲得兩百幾十美元的UBI,唯一的要求是必須花在local經濟,效果不錯,不僅解決了最低收入問題,同時刺激了地方小經濟體,最近打算把這個實驗擴大到一百萬人的規模,數額增加到每個月每人四百美元。
目前世界上真正實現UBI的是澳門,每人每月一千三百美元,孩子要少些。在香港反送中的騷亂時期澳門保持穩定,與UBI有直接關係。
回過來再說美國選舉,也許你不接受UBI,但你應該知道某種形式的類似做法是社會的未來,否則就是極度社會貧富分裂的結局。
如果你接受這個觀點,不希望社會從經濟上極度分裂,就隻能接受大政府高稅收的政策,否則無法實現消除社會貧富差距。
最終從哲學思維角度考慮美國作為一個國家的未來的概念,需要認識到美國在二十世紀的巨大發展,成為世界最強國家不是沒有前提的,這個前提就是擁有近乎無限的資源,全世界25%的經濟資源是美國人耗費的,而顯然美國人口並沒有世界人口的25%。
那麽這種環境在如今和可預見的未來是否還存在?
顯然已經不存在了,美國已經不能在靠上個世紀的方式發展,而是需要適應如今的世界。上個世紀在美國耗費25%的世界資源的同時,也為世界經濟提供了25%的發展引擎作用。但如今美國仍舊耗費同樣比例的資源,卻隻能提供12%的經濟引擎作用(這還是在役前,中國提供30%,就是遠遠超過美國)。
因此任何固守美國傳統理念的做法都是危險不實際的,會對社會和你個人的未來造成傷害。
謝謝好文分享!
--------------------------------------------
MarsFather 發表評論於 2020-10-18 23:24:43
都是爛蘋果,就是想換一個嚐嚐。不行,四年後再換一個。總比等一個爛蘋果全部爛掉才換一個爛掉的好。
如果你是癮君子,或者希望他人吸毒,隻能選擇民主黨。
如果你熱衷於打砸搶,隻能選擇民主黨。
如果你的性取向混亂,不知道自己是男是女,不清楚該與男人還是女人上床,不曉得是進男廁所還是女廁所,你必須投民主黨。
如果你需要不平等,歧視或被歧視,可選擇民主黨。
有很多華裔美國人,希望總統對華裔美國人友善,對中國友善,請再加一條?我無所謂,哈哈,謝謝。
======
精辟!很多人看不到這一點,往往糾結在個人私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