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217)
2021 (89)
2023 (308)
前幾天有人和我說:“你功法裏的頂頭懸還是挺新穎的,我以前沒聽說過”。我說,這哪裏是我的東西,而且也不是新東西,太極拳和多數的道家功法都有。
這裏是龐明老師的說法:
頭要中正,還得有一個輕輕往上頂、往上懸著的意思,好像自己整個人從上麵被提起來,然後再往下一耷拉,像吊起來似的。大家從發旋上摸著一縷頭發往上一提,把人拉起來,腦子裏邊就會有個人在天空中懸著的感覺。過去講要頂頭懸,也叫虛淩頂勁。頭懸著,好像頂著虛空,但脖子不要使勁,要放鬆,意念往上一頂,把人的意氣領起來。
我自己是這樣做:
在意念中,想象有一條似有似無的透明細線連於頭頂百會處,把人輕提起來,懸於空中(如下圖的布偶娃娃)。注意意念要輕,似有似無。需要說明的是,我們這裏說的是“氣功百會”,即發旋處(兩耳尖連線中點後約一厘米處。找自己的發旋,摸摸頭頂那個稍有凹陷的地方就是了),而不是針灸百會(頭頂正中點)。
可能有各種說法,我隻說自己的領悟。
人最難放鬆的地方,在下頜部位,平頸椎的寰椎和樞椎的地方。道家小周天功法,凡講”以意領氣“的,都知道通小周天,有三關難過,從下到上,依次為:尾閭、夾脊和玉枕。其中玉枕是最難過的。下頜正處於玉枕之下,下頜通,則玉枕通。
為什麽下頜難通?我認為這個地方,有一點點天然的僵力。
鶴翔樁提出”似笑非笑“,南懷瑾提出的靜坐時要“麵帶微笑”,都是鬆下頜、通玉枕的舉措。不過,我個人認為,這個要領對鬆下頜、通玉枕作用有限,調心的作用更大一些。
其實這三關,不講”以意領氣“的功法,也是要經過的,隻不過習練者自己沒有刻意做而已,而且過的時候,習練者可能自己不知道。靜坐中,有的人會出現點頭的現象,這就是玉枕不通的表征。玉枕通了,就不再點頭。
真正鬆下頜、通玉枕靠什麽?頂頭懸。
先說不做頂頭懸的感受:因為下頜的不通,就是感覺全身處於渾沌狀態,全身不通暢,其結果是就是全身不放鬆。一旦做了頂頭懸,你的一點意念輕輕地提到了百會處,下頜處的天然僵力一下就被卸掉,全身你從百會到會陰一下就通暢了。那個時候,你會感到,靜坐確實很美。
楊式太極拳大師楊澄甫在《太極拳說十要》上寫道:“頂勁者,頭容正直,神貫於頂也。不可用力,用力則項強,氣血不能流通,須有虛靈自然之意。非有虛靈頂勁,則精神不能提起也。”
太極拳名篇《十三勢歌》說:“尾閭中正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
所以,頂頭懸的作用,是貫通全身。
這時候,由於全身的貫通,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自動地“似守非守”丹田,守得輕柔而恬淡。這個是我嚐試“頂頭懸”之前沒有想到的。在當初嚐試頂頭懸之前,我其實有一點小小的擔心。擔心什麽呢?靜坐有個原則,就是意念的“上虛下實”。我就擔心頂頭懸會不會造成上麵意念太重。事實證明,沒有問題。
七支做法,有個“後腦略向後收放”的要領,起的作用和頂頭懸是類似的。
學靜坐,治未病,請加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