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事件的回顧
狹義的五四運動特指1919年5月4日的在北洋政府統治下的北平等地區,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的學生運動,以及包括廣大公民、市民和工商人士等中基層廣泛參與的一次示威遊行、請願、罷課、罷工和暴力對抗政府等多形式的行動。事件起因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舉行的巴黎和會中,列強將戰敗國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而當時北洋政府未能捍衛國家利益,有國人極度不滿,從而上街遊行表達不滿。當時最著名的口號是“外爭國權,內除國賊。”
廣義的五四新文化運動則指自1915年中日簽訂《對華二十一條要求》到1926年北伐戰爭這段時間,中國知識界和青年學生反思及批判中華傳統文化,追隨「德先生」(“民主”的英文“Democracy”)和「賽先生」(“科學”的英文“Science”),探索強國之路的繼續和發展。
打倒孔家店
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中英法聯軍攻占北京,火燒圓明園,清國戰敗,簽訂《北京條約》,使清朝喪失大片領土。除割讓給英國九龍半島外,割讓給俄羅斯的領土總共達150萬平方公裏,形成後來中華民國的版圖基礎。隨後清鹹豐帝駕崩,同治登基,二宮皇太後垂簾聽政。
這場戰爭對中國文化和心理都造成了沉重打擊,滿清王朝痛定思痛,決定“師夷長技以製夷”,開始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洋務運動”,並隨著太平天國的剿滅,清朝統治得以穩固,史稱同治中興。
東瀛日本經曆明治維新,短短三十年之後,憑借1894年的中日甲午戰爭,而一躍成為東方的列強。清國再次戰敗,簽定《馬關條約》。1900年的庚子事變即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打進北京,和隨後的《辛醜條約》。
同治中興的虛幻被撕掉,民族危機空前緊迫,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已經不夠了,中國人對傳統文化和政治製度產生強烈懷疑,激進的如陳獨秀要打倒之,保守的如胡適也要改良之。
中華文化講究內聖外王,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外王不存,必是內聖不行。外在的方麵是對工具理性的完全忽視,內在的方麵是君君臣臣子子的專製思想對人的全麵約束。中華文化的核心就是儒家的孔孟之道,於是才有了打(倒)孔家店的口號。
孔子學院
中國自上世紀80年代假改革開放,加入世貿等一係列利好之機,GDP躍居世界第二,並有望在不遠的將來超越現在的老大美國,而成為世界的一號強國。這將會是二十一世紀前半葉世界曆史的最大亮點。
中國突然間又由窮變富,由弱變強了,我們的理論家們總會出於職業習慣要在思想和價值觀層麵上尋找支撐。我們現在外王有了,必有內聖的支撐。一番尋尋覓覓之後,就又把孔聖人抬了出來。中國在初步具備了硬實力,又開始著眼軟實力了,即一個國家的文化、價值觀念、社會製度等影響自身發展潛力和感召力等因素。
孔子學院成立於2004年,是中國政府為了向世界推廣漢語,增進世界各國對中國的了解而設立的官方機構。課程設置大體可以分為:
曆史的無常
影響中國曆史進程的一係列的曆史事件都紛紛走到了它們百年的關頭,如2011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年紀念,推翻封建皇帝,結束了中國長達二千多年的封建統治,意義不可謂不重大。我曾寫“辛亥革命一百年紀念 與華國鋒陵墓”以紀念之。
2017年是俄國十月革命一百年紀念,“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繼而影響了中國推翻皇權以後的整個社會走向。這一事件在當事國,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並沒有什麽紀念活動,他們認為那是一場曆史的誤會。而在中國也沒有什麽表示,又是為什麽哪? 我曾和同樣對此感興趣的人私下裏討論過。
2019年就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一百年紀念,好像也沒有什麽人在評論感懷。孔聖人在中華文化中的牌位,在曆經千年供奉後,卻在這一個百年裏,被後來的人們一乎兒打翻在地,一乎兒又捧上天去。真正是百年風雲孔子淚。
難道當年人們的意氣風發,慷慨激越,百年之後竟變成了鴉雀無聲,難以置評!隆重慶祝發揚光大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精神吧,實在和當下的需要不符;而掉過頭來批判當年的膚淺狂妄,也就是否定自己的出身。於是隻好裝聾作啞,好象從來就沒有這麽一回事兒似的。
對於世事蒼桑,我們常說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而西方也有一個類似的說法:三十年前誰不是真左派,那是沒良心;三十年後誰還是真左派,那是沒頭腦。麵對中華民族的自然演變,我們不得不由衷地佩服明人楊慎的眼光,羅貫中在其《三國演義》一書的開篇詞,用的就是他的臨江仙: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個人的渺小,時代的詭異,曆史的無常都在其中了。
2019年4月13日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