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讀到一個微信“上海17歲男孩跳橋身忘:媽媽,求你不要嫌棄我”,說孩子在學校受了批評,在路上又受到母親的批評,於是衝下車門,沒有絲毫猶豫地從盧浦大橋上跳了下去。最近,類似的報道不少,我也有點麻木了,可是作為父親,我非常能理解那位母親此時的痛悔。
我們的文化傳統就是望子成龍,每一個做父母的都認為自己的子女不平凡,以後肯定是人中龍鳳,於是對子女的教育就向著這個方向努力,即使失敗99次,也期盼著第100次的成功。其實,大多數人隻是青蛙,即便是龍,也是恐龍。你再怎麽努力讓孩子努力,也改變不了他們隻有蛙跳的本領。鳳毛麟角,鳳毛麟角,就是成龍變鳳的機率自古就很低很低。
那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麽不能接受平凡呢!因為臉麵的緣故,就是死要麵子。為了自己的麵子,做父母的把不切實際的目標強加在孩子的身上,讓他們自小就承擔起不該有的負擔,還美其名是為了孩子的未來。孩子的未來是否快樂我不知道,但他的現在不快樂卻是肯定的。
在這種重壓下長大的孩子,自小的叛逆心理很嚴重。而且由於父母隻關心孩子書本知識學習和相關技能的培養,而忽視了對孩子做人修養的教育,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往往六親不認,性格孤僻冷漠,不會知恩圖報,也想不到去贍養父母。而父母這個時候反過來要責怪孩子的不懂事。我們是要責備孩子的無情,還是要反思父母當初的自私呢?
我是一個平凡的人,受西方文化熏陶多年,所以不會對兒子的未來設計過高的目標。雖然我的兒子一直很優秀,但我隻是在閑聊的對他說:兒子,我覺得醫生這個職業挺好的,你想想願意不?這樣的聊天進行過多次後,兒子就覺得醫生這個職業好。小的時候我還關心過他的學習,從十三歲時,我就再也不去管他,而讓自己管理自己,真正的無為而治,當然我也是懶的。愛學習愛玩隨他自己。至於以後能不能做個醫生,也無所謂。我隻是想,以後他長大了,不要象我這樣,背井離鄉,把家丟得遠遠的。
至於兒子長大了會成為什麽樣的人,看他自己!
偉大的人從來不是家庭培養的結果。
當初出國是自主選擇吧,聽著那麽悲壯!
沒啥大故事呀,你說不是家庭培養出來的偉人,也就大概隻能出生前就是偉人啦!
咳,又是一位提前去見上帝的。難道真的是無欲無求了麽?
你說的這句話‘偉大的人從來不是家庭培養的結果’ 啊?這句話說的很‘牛氣’呀!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