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ROR”(意為鏡子)
每個字母分別代表
motivation(動力)、intention(意圖)、relentlessness(堅持不懈)、reliability(可靠性)、opportunity(機會)和restoration(恢複)。
動力是“MIRROR”的第一原則。大多數慢性疼痛患者來找醫生的時候,對自己的疼痛都有著消極的態度。
患者必須變得主動,必須閱讀了解疼痛如何發展,必須主動地進行可視化想象(或做一些類似的事情),對自己的治療負起責任來。最初幾個星期裏,保持動力尤其困難,因為患者說不準它有沒有效果,而且會在最初的幾次小小成功之後,發現疼痛又回來了。患者往往把這些挫折當成感到無助、絕望的理由,放棄努力。訣竅是把疼痛的每一輪攻擊都視為動力,視為應用技術的機會,它最終會管用的。
意圖是一個微妙的概念。最直接的意圖不是要擺脫疼痛,而是專注於思考,以改變大腦。把直接獎勵當成疼痛減少,會讓人更難達到目標,因為獎勵來得很慢。在早期階段,真正重要的是付出精神努力以實現改變。這些精神努力幫忙建設新回路,削弱疼痛網絡。過一段時間之後,最初的獎勵會這樣說:“我疼痛發作了一次,我把它當成是進行精神鍛煉、發展大腦新連接的機會,長期而言,這有幫助。”而不是,“我疼痛發作了,我試著擺脫它,可仍然疼痛。”,“如果重點隻放在眼前的疼痛控製上,積極的結果會短暫易逝,讓人沮喪。直接的疼痛控製絕對是計劃的一部分,但真正的獎勵是斷開額外的疼痛網絡連線,恢複這些疼痛處理區域的大腦機能。”
堅持不懈是最簡單的概念。闖入意識的疼痛是退後的信號。做到堅持不懈的挑戰在於,疼痛才剛剛冒頭的時候,患者或許以為能忍得了,或者轉移注意力,希望它過去,或者說,吃一顆藥丸、把它扼殺在萌芽狀態更容易。但忍受部分疼痛,嚐試用工作讓自己分心,這種關注還不足以打破慢性疼痛的枷鎖。神經可塑性研究表明,強烈的關注需要調整回路,建立新連接。所以必須抵擋隨意的分心,因為它會使疼痛不受抵擋地展開。故此,哪怕疼痛看似溫和,讓它不受抵擋地展開,恐怕意味著讓它下一次變得更強。堅持不懈的意思是:每一次檢測到了疼痛,就全神貫注地把它頂回去,懷著重新接線的具體意圖,讓大腦回到慢性疼痛開始的狀態。沒有例外。不跟疼痛談判。
可靠性是提醒我們:大腦不是敵人,如果大腦有著明確和不懈的指導,患者能靠它恢複和維持正常的運作。從心理上說,處在疼痛當中,患者會覺得受到它的懲罰和折磨。但是,除了某些神經質的心理衝突情況(一般和無意識的內疚有關係),大腦和神經係統並不是“存心懲罰”處在疼痛中的人。像所有的生命係統一樣,大腦在不斷地尋求穩定狀態。問題是,有時候它穩定在了慢性疼痛的狀態。但如果大腦獲得途徑回到先前無痛的狀態(也就是慢性疼痛插入進來之前),它一般不會反對這一改變。畢竟,疼痛係統的進化目的保護我們。它是報警係統,而不是敵人。“如果無意識係統不足以解決大腦/身體問題,”,“我們必須以新知識的形式引入意識控製,直到大腦和身體不靠意識輸入也能繼續運作。大腦和身體能可靠地把意識努力變成無意識行動,讓我們從學習過渡到掌握,把持續疼痛的疾病變成急性疼痛轉瞬即逝的症狀。”
機會是指把每一次疼痛發作對變成修複故障報警係統的機會。歡迎疼痛的攻擊固然很難,靠它來保持振作,卻能讓人感到有建設性,因為他知道自己在負責,是在運用疼痛尖峰來實現痊愈。這種態度本身就能改變心態和大腦化學。“持續的疼痛是可怕的,因為它趕在大腦能修正情緒反應的部分啟動放電之前,就啟動放電了杏仁核。”
“結果是,我們重新體驗到了引起疼痛的創傷,而創傷又被疼痛不斷地強化。恐懼讓我們士氣低落,隨著處理疼痛的區域在我們大腦裏擴大,我們喪失了解決問題、調節情緒、解決衝突、和他人建立聯係、區分疼痛和其他感覺、有效做計劃的健全能力,我們甚至記不得怎樣應用過去的經驗來控製疼痛。每當疼痛惡化,感覺它就像是要停在這裏,我們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地阻止它。杏仁核不是一個節製的地方。這裏是屬於極端情緒、戰鬥或逃跑、創傷後應激障礙的地方。持續性疼痛讓大多數患者士氣低落。反過來說,如果我們把疼痛發作期變成機會,練習采用不同方式的運用大腦和身體,實現疼痛控製,那麽疼痛尖峰就會從可怕行為變成撫慰的機會……從本質上講,我們要把疼痛這一疾病變回症狀,變回提醒我們采取措施阻止它的信號。”
恢複的意思是,目標不是像麻醉劑或藥物那樣掩蓋疼痛、弱化疼痛,而是恢複大腦的正常功能。
把這6種工具交到患者手裏,並激勵他們朝著讓大腦功能徹底恢複正常的宏偉目標前進,患者的態度發生了改變。現在,如果出現適度的改善,他們不隻感到暫時“放心”,希望也逐步提升。接著,他們又用希望來為自己打氣,積蓄應用該技術。惡性循環變成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