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故事

文筆不好,但想寫點什麽,有些心裏的故事,時間長了就不清晰了。寫出來讓大家幫我記著。
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Jason Cooke

(2019-02-24 06:06:05) 下一個

我認識Jason是在剛來芝加哥的時候,他是印第安納州的愛爾蘭第四代後裔,在他之前幾代人沒有離開過土地。保守而沉默。雖然挨著桌和他一年就沒說幾句話。從來我必須先開口,他才能回我一句。 後來成為朋友還是因為一次他車壞了,他問我下班以後能不能把他帶到bus車站。我是送大衣連帶圍脖之人,幹脆把他送回家。美國農民懂感情,從此他話多了,但和我一比還屬於不愛講話之類。他中午有閱讀習慣,我經常跟他中午去書店看書。也就學會了如何投資股市,如何分析風險......所謂近朱者赤嗎。

2010年聽說他提前退休了,而且回老家印第安納州了,他太太還在這裏工作,因孩子已各奔東西,所以他周末開車3.5小時來芝城團聚。 我開始很不理解。 後來一次他約我吃中餐,我才知道這其中緣由。

原來他們家那一帶石油公司曾經在50時年代開發過油田,大塊油田已經抽完了,當時一桶油$11, 後來因小塊油田不經濟就作廢了。他們家沒有在油田的中心位置,這件事好像和他們家沒什麽關係。他父母年紀已大,本已想是否賣掉農場,因他和他弟弟每年有回家打鹿的習慣才遲遲沒有上市賣掉。誰知天上掉餡餅,一天石油公司上門說想在他們家後麵打一口井,不用他們投資,但也要免費讓他們打井,如不出油石油公司負責恢複原樣,如出油,打井公司,煉油公司和他父母三分利潤。打井公司負責設備維護,他父母負責統計和泵油,煉油公司來車拉油。老兩口正覺無聊,樂見其成。沒想到是一“高產”油井。每天出20到30桶,一桶$92 (因為是優質低硫輕原油 10年的價)。 出產太多老兩口沒轍了,他弟弟又是美國空軍現役軍官,所以,他老爸急電Jason幫助。並給各種許諾,無奈他隻好回鄉看油井去了。

美國地大物博,真是名不虛傳。Jason的故事讓我唏噓不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