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樹新花

老:過去許多年來的原創文章
新:首次在文學城裏發表
正文

格律入詩經

(2019-02-02 14:59:51) 下一個

前言

詩經有兩千多年的曆史,一代又一代的古人和今人,都一如既往的讀過來了,現在為什麽卻要改寫呢?原因有三:

第一,絕大多數詩經沒有統一韻律,不便閱讀和記憶;

第二,詩經中有的詩篇幅太長,初學者事實上難以係統閱讀;

第三,詩經的出現正值中國詩歌發展的初期,不免淩亂和無規。

問題是,如何對詩經進行規範整理呢?為此必須借助唐詩。唐律是詩經之後一千多年逐漸發展起來的,它是中國詩歌的又一個頂峰,其重要成就之一是發現了詩歌的平仄規律。的確滿足律詩規則的詩讀起來抑揚頓挫、十分有味。所以現將唐律的基本規則應用於詩經的整理,具體提出如下規定:

第一,每首詩包含八句,每句四字,每句的第一字和第三字不論平仄;

第二,每首詩各句中的第二字的平仄規律依次為:平仄仄平平仄仄平,或:平平仄仄平平仄;

第三,第四字的平仄規律也有兩種:○平仄平仄平仄平,或:○仄平仄平仄平仄,上麵的○表示不論平仄;

第四,每首詩的第二、四、六、八句的第四字必須押韻。

按照以上規則寫出的每首詩的基本意義必須與原詩的意義相同或相近,為此,必須盡量多的采用原詩字句,特別是每首詩前麵部分的字句,以及某些千古名句。

這樣寫出的詩稱作格律詩經。這樣做的目的不是取代原詩,而是建立一座通往原詩的橋梁。詩經是曆史,它是不可能改變的。筆者的初衷隻是為了便於像我這樣的初學者應用。舉一個例子,它類似於紅樓夢簡化本或紅樓夢影視之於紅樓夢原書。

這項設想實施起來很難,前後經曆了很長時間,現終於完成,敬請批評指正。

作者 於2002年3月1日

部分詩經改寫如下:     

○關雎

關關雎鳩,在水之洲。君子淑女,真心相求。

參差荇菜,左右采收。窈窕淑女,求之心憂。

附部分原文: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窹寐求之。

 

○黍離

離離彼黍,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

不知我者,謂我心高。知我心者,謂之徒勞。

附部分原文:

離離彼黍,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伐檀

坎坎伐檀,置之河幹。叮咚聲起,河水清漣。

不稼不穡,胡得百廛。不耕不獵,胡有懸貆。

附部分原文: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幹兮。河水清且漣猗。

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懸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碩鼠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年汝貫,莫我肯顧。

去汝逝將,適新樂土。適新樂國,愛我除苦。

附部分原文: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年汝貫,莫我肯顧。

;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

 

○車鄰

有車鄰鄰,有馬惇惇。未見君子,寺人之聲。

既得君子,並坐吹笙。今者不樂,耄耋將成。

附部分原文:

有車鄰鄰,有馬白顛。未見君子,寺人之令。

阪有漆,隰有栗。既見君子,並坐鼓瑟。

 

○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淑女,在河一方。

溯洄而上,道阻且長。順水而下,在河中央。

附部分原文: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

 

○鹿鳴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客,鼓簧吹笙。

吹笙鼓簧,筐是承賓。人好於我,周行示行。

附部分原文: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客,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常棣

常棣之華,何其豔麗。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兄弟鬩牆,共同抗敵。良朋雖多,烝也無益。

附部分原文:

常棣之華,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死喪之威,兄弟孔懷。原隰裒矣,兄弟求矣。

脊令在原,兄弟急難。每有良朋,況也永歎。

兄弟鬩於牆,外禦其務。每有良朋,丞也無戎。

 

○鶴鳴

鶴鳴九皋,聲聞於穀。魚潛在淵,或近於滸。

樂彼之園,樹檀馥鬱。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附部分原文:

鶴鳴於九皋,聲聞於野。魚潛在淵,或在於渚。

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蘀。它山之石,可以為錯。

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魚在於渚,或潛在淵。

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穀。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小宛

我心憂傷,不寐明垠。若待朝起,溫溫恭人。

似臨幽穀,惴惴小心。戰戰兢兢,如行薄冰。

附部分原文:

宛彼鳴鳩,翰飛戾天。我心憂傷,念昔先人。明發不寐,有懷二人。

 

○民勞

民之勞止,可汔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

詭隨無縱,以靖無良。柔遠能邇,以尊我王。

附部分原文: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

無縱詭隨,以靖無良。式遏寇虐,憯不畏明。柔遠能邇,以定我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