慚愧的很,以前對俄羅斯的國內政治較少關注,以為俄羅斯已經取消了共產體製,雖然是普京獨裁,但總認為俄羅斯起碼是半民主製度,總統選舉產生,媒體自由,還有反對派存在。但經過這次烏克蘭危機,西方媒體報道,才了解到俄羅斯根本不是這樣,而是和中國的情況很相似,媒體盡歸政府掌控,有著嚴格的新聞檢查製度,不容許反政府的聲音出現,任何對普京不利的言論都受到致命打壓,可以想象,除了個別人之外,俄羅斯不可能存在成建製的反對黨力量。
通過西方報道,可以看出,普京繼承了前蘇聯經驗和傳統,具有明顯的軍事獨裁的特點。圍繞普京身邊的俄羅斯軍隊及情報部門大佬,包括國防部長紹伊古,總參謀長吉拉希莫夫,俄聯邦安全委員會秘書帕特魯舍夫,國內安全機構負責人博爾特尼舍夫,外國情報負責人納雷什金,以及俄羅斯國民警衛隊總司令維克多·佐洛托夫等人,是當前對烏克蘭作戰的主導人物,也是普京賴以生存的軍事心腹。
特別是據BBC介紹,上邊提到的最後一位維克多·佐洛托夫將軍所領導的國民警衛隊,於6年前設立,直接聽從普京指揮。維克多·佐洛托夫將軍曾經是普京總統的保鏢,後被任命為國民警衛隊的總司令。很明顯普京此舉是在防範政治突發事件,隨時用軍事力量解決政治危機;為確保各方忠誠,從維護個人統治的出發,在國防體製外,組建了這支準軍事機動力量,作為自己的私人武裝,並派心腹之人掌控這支黨衛軍,目前該部隊已膨脹到40萬人。這與斯大林的克林姆林宮衛隊,江澤民的中央警衛局等政治保衛機構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國防戰略上,普京實行核武優先戰略,將資源向核武傾斜,重在部署白楊等多彈頭重磅打擊力量,維持巨大核武庫存,以此來威懾國際敵對勢力,維護俄羅斯的國土安全。多年來該戰略一直發揮著關鍵作用,俄羅斯強大的核武力量,支撐起這個經濟侏儒的國際政治地位,使俄羅斯能夠與美國中國等大國平起平坐。
但是,一利一弊,從這次烏克蘭戰爭的情況看,普京的強核戰略,暴露了其常規戰爭的短板,反映出忽視海陸空常規力量的建軍路線,在博弈中處於被動,不適應時代要求的重大缺陷,
本人在前幾篇文章中,把俄羅斯出師不利的原因簡單歸結為,軍隊中兵油子兵痞太多,普遍存在畏敵如虎,出工不出力,消極避戰的現象,現在看來不僅僅如此。
普京專心於核武,又要維持國民警衛隊等嫡係力量的運作,肯定拿不出充足軍費提供給陸空軍,俄羅斯國防軍長期不受重視,部隊資源貧乏,設備老舊,缺乏訓練。致使軍隊士氣低落,一遇戰事,各種問題爆發,出現長車隊停滯不前,軍隊毫無戰鬥力,一觸即潰,甚至逃跑投降等現象。現在據說在烏克蘭的許多攻堅任務,國防軍戰鬥力低下,都由國民警衛隊去完成。
我們知道,整軍經武,訓練精兵,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普京想打贏烏克蘭地麵戰爭,目前看困難極大,用盡國力,可能僥幸取勝,但得不償失,政治上處於絕對劣勢,最終損害俄羅斯整體利益。
仗打到這個份上,已成強弩之末。但普京現有權力模式仿照共產體製,其身邊軍事禁衛估計幾種力量並存,分不同層次,不相統屬,互相監督,多重保險,環環相扣,具有反政變的特殊機製,其統治基礎相當穩固,不至於因此戰失利而垮台;除非眾叛親離,主要軍事親信集體背叛,大批軍隊參與的極端情況,否則一般的社會動亂不可能推翻普京政府,西方想通過製裁引起俄羅斯社會革命,恐怕達不到目的。
作為普京來講,烏克蘭之戰,逐漸已成雞肋,即使打勝,也沒有什麽太大的現成利益。反倒是西方製裁,經濟封鎖成為威脅俄羅斯生存的主要矛盾。普京想解套,隻有一個辦法,就是想法把中國拉下水,使用詭計拉中國一起對抗西方,才有可能逆轉形勢,迎來根本轉機。
為此,普京很可能做戰略轉向,大概率要做的是:
首先停止烏戰,隨便找個借口,與烏克蘭握手言和,簽訂停戰協議,結束在西線的戰事,安撫歐洲,保持俄羅斯歐洲區的穩定。
其次,然後將戰略重點轉向東亞,把核導彈瞄準東亞地區,以此作為新的博弈中心。這樣,弱化歐洲力量,減少敵人,避免常規力量不足的缺陷,更好發揮核武優勢,隨時可威脅美國本土。
第三,主要進攻目標很可能鎖定日本、南朝鮮這兩個國家,也可能包括台灣。尋找借口,比如勒令其供應芯片,開放對俄羅斯金融等條件,要求這些亞洲國家政經讓步,轉變立場,靠攏俄羅斯,否則將發動核武進攻。引誘中國動手,乘勢解決台灣問題。
第四,裹挾中國,共同對美。如果中國不為所動,則玉石俱焚,在必要時刻,主動發起對這幾個東亞國家地區的核武攻擊,把世界這塊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變成一片焦土,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力圖把三胖和中國都卷進去;中國身陷戰火重圍,想保持中立,幾乎不可能,最終可能與俄羅斯站在同一戰壕,參與到對美大戰當中。普京鷹視狼顧,對習大的情況了如指掌,知道習近平恨美仇美,與美國勢不兩立的心態,普京肯定自覺引誘中國參戰,有很大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