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bulous_Jason

If there is anything you need, I won't be far away.
正文

小記(記張伯駒4)

(2007-02-02 11:14:37) 下一個

詩詞超逸書法見工

張伯駒從小就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7歲入私塾,開蒙的便是中國古典傳統經書,他看的書多得難以勝數,一部《古文觀止》可以倒背如流。三千多卷的《二十四史》,20多歲時便已讀完了兩遍。354卷的《資治通鑒》他可以從頭講到尾,如數家珍。唐詩宋詞,脫口而出的,便有一兩千首。紮實的文學功底,造就了他多才多藝的文化底蘊。由於他天資超逸,而又翕然塵外,便利用一切閑暇時間,寫下了大量古體詩詞和音韻、戲曲論著。著有《叢碧詞》、《春遊詞》、《秦遊詞》、《霧中詞》、《無名詞》、《續斷詞》和《氍毹紀夢詩》、《氍毹紀夢詩注》、《洪憲紀事詩注》及《亂彈音韻輯要》、《叢碧書畫錄》、《素月樓聯語》等著作。張伯駒是個視勳名如糟粕,看勢利如塵埃的超凡之士,所作之詞,按周汝昌先生的話說,“則李後主、晏小山、柳三變、秦少遊,以及清代之成容若,庶乎近之(《張伯駒先生詞集序》)”,多寫人生感受、自然之景,感情細膩,自然超逸。長調則哀感頑豔,婉麗淒清。小令則格高韻遠,極盡纏綿秀雋之致。用自然之眼觀物,用自然之舌言情,真真切切,為現代詞家之楷模。如《如夢令》寂寞黃昏庭院,軟語花蔭立遍。濕透鳳頭鞋,玉露寒侵苔蘚。休管、休管,明日天涯人遠。這種淒感情詞,貫穿他的詞作始終,是他有感於人生的巨大變化而發自心肺的真音。這正如他在《霧中詞》自序中寫的那樣,“杜工部詩雲老年花似霧中看。餘則以為人生萬事無不在霧中,故不止花也。餘之一生所見山川壯麗,人物風流,駿馬名花,法書寶繪,如煙雲過眼,回頭視之果何在哉。張伯駒又說:“情來興至,更複為詞”,因而他對人間的真情是非常珍重和愛惜的。特別是對自己鍾情和景仰的人,更是情之所至,金石為開。他驚聞陳毅元帥病逝,萬分悲痛,撰寫詩詞以誌悼念,詩雲:痛我長城壞,寒天落大星。

遺言猶感激,老淚忽縱橫。

日暗旌旗色,江沉鼓角聲。

東南餘壁壘,忍過亞夫營。

還撰寫了一副挽聯追憶陳毅元帥。聯雲:“仗劍以雲,作幹城,忠心不易,軍聲在淮海,遺愛在江南,萬庶盡銜哀,回望大好河山,永離赤縣;揮戈挽日,接尊俎,豪氣猶在,無愧於平生,有功於天下,九泉應含笑,佇看重新世界,遍樹紅旗。挽聯用張伯駒特有的鳥羽體書法書寫,寫得飄逸、灑脫、嫋娜多姿、饒有畫意,這副從內容到書寫都有特色的挽聯掛在陳毅元帥的靈堂前,引來眾多人的駐足觀看,當時抱病參加追悼會的毛澤東主席在挽聯前停了好長一段時間,仔細吟詠,觀摩著飄逸的書法藝術,然後,悄聲地對身邊的張茜說:“挽聯寫得好,書法也很好。備加讚歎後,他又詢問張伯駒同陳毅的關係,張茜回答毛主席說,他們是幾十年的老朋友了,並告訴毛主席說:張伯駒晚年遭遇淒涼慘苦,現在剛剛從東北長春回來,還沒有工作和戶口。毛主席聽到情況後,立即囑托周恩來總理安排一下。不久,張伯駒就被正式調回北京,安排到中央文史館做研究員工作。粉碎四人幫,張伯駒雖已年邁,但他仍精神矍鑠,以忘我的精神工作著,他著書立說,籌劃並組建韻文學會,舉辦各種書畫展覽,全力從事台灣回歸祖國等公益事業,直到去世前夕,仍不忘祖國的統一,高尚的愛國熱情,感人至深,催人奮進,使人銘記在胸,永不忘卻。19822月的一天,張伯駒病重住院,國畫大師張大千的孫子張曉鷹赴美之前,受爺爺囑托專程來醫院看望張伯駒,張伯駒挺著病軀,口述一首七律《寄懷張大千》和一首《鷓鴣天》詞,托張曉鷹轉贈給摯友張大千,七律詩雲:別後瞬經四十年,滄波急注填桑田。畫圖常看江山好,風物空過歲月圓。一病方知思萬事,餘情未可了前緣。還期早息鬩牆夢,莫負人生大自然。詩中以赤子之情,表達了對祖國的一片忠情,盼望祖國和平統一的願望溢滿詩表。張伯駒這次住院不久,終因年事已高,198222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