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bulous_Jason

If there is anything you need, I won't be far away.
正文

小記(記張伯駒2)

(2007-02-02 11:10:56) 下一個

情係國寶拋金藏珍

張伯駒不願經營父業,卻對中華民族的瑰寶收集事業視如生命,他向前人請教鑒賞古跡真品的真諦,同時又不惜重金購入古代珍品字畫,有時竟癡迷到不惜傾家蕩產的地步。張伯駒從30(1927)起開始收藏名畫墨跡,60(1957),前後整整30年。經過他手蓄藏的書畫名跡見諸其著作《叢碧書畫錄》者,便有118件之多。其中以西晉陸機的《平複帖》和隋代展子虔的《遊春圖》最為珍貴。30年代初期,張伯駒在湖北賑災書畫展覽會第一次見到國之瑰寶——西晉陸機手書的《平複帖》,這是中國現有存世最早的書法真跡。此帖已有1700多年的曆史了,比王羲之的《蘭亭序》至少早60多年。深知古代書畫價值的張伯駒,一看便知這是一幅稀世珍品,他決定傾心竭力確保此國寶不外流。他托人找到藏有此帖的清恭王府的襲爵將軍溥心?,婉轉表達了要買此帖的請求。溥說目前尚不需要錢,如果張伯駒要買的話,需出價20萬大洋。張伯駒雖一時無力購買,但心喜此寶不會外賣古董商,便放下心來。不久,張伯駒即從銀行借得大洋6萬元,以便待機購買《平複帖》。1936,他聽人說溥心?所藏唐韓幹《照夜白圖》卷畫被上海葉某買去,深恐轉徙國外,就急忙寫信給在北京主政的宋哲元不讓該畫出境,但為時已晚,葉某轉手就賣給了英國商販。張伯駒惟恐《平複帖》也遭此厄運,立即請中間人韓君往商於溥心?,懇請勿再使此帖流於國外,並請張大千先生致意溥氏,願以6萬元大洋成交,但溥心?未允。1937,張伯駒應故宮博物院之邀來京鑒定古代字畫。春節前夕,聽得溥心?母親病故急需用錢,便找到曾任北洋政府教育總長的傅增湘,請他做中間人,終於以4萬元大洋的價碼將《平複帖》購買到手。張伯駒欣喜若狂,慶幸此寶未被商賈轉手賣於國外。從此《平複帖》便與張伯駒形影不離,即使在最需要錢的時候也不肯轉手他人。張伯駒收得《平複帖》的消息很快傳到幾個深知中國文物價值的日本人耳中。他們通過古董商找到張伯駒說,願出30萬大洋高價收買《平複帖》,被張伯駒厲聲拒絕。1941年初春的一個清晨,張伯駒在上海乘車上班之時,突然遭人綁架,綁匪索價300萬元(偽幣),才能贖出張伯駒。此時的他,雖有偌大家業,可是為了收藏真跡古畫已囊空如洗。但此時的他早已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他深知綁匪的目的是要敲詐他的名墨字畫,他悄悄地關照自己的妻子,寧可自己死在魔窟,也決不允許變賣所藏的古代書畫來贖身。綁匪扣押張伯駒8個多月,也未見其心誌動搖,最後無奈,寫一封信給其夫人說,如果從即日起七日之內不拿出40根金條來贖身,請做好收屍準備,屆時,張君棺木將放置在你家門前。張夫人見信淚如泉湧,深感問題的嚴重,於是便奮不顧身,走街串戶,求親告友,四處籌措,終於感動了一些親朋好友,大夥解囊相助,最後終於湊足40根金條,將張伯駒贖出,而古代書畫卻一張未動。這種置生命於不顧而癡心保護祖國文物的高尚事跡,被世人廣泛流傳,贏得一片讚譽聲。北京從金代定都到清末溥儀退位,曆時近800,皇宮內苑薈萃曆代奇寶異珍。溥儀被趕出北京城時,帶走了大量珍貴文物,宮中嬪妃及權臣也趁機偷走大量古玩字畫。抗戰勝利後,這些珍貴文物和古玩字畫陸續出現在市麵的古玩書畫店中。張伯駒根據《故宮藏畫目錄》考定,在所失散的1198件書畫中,有精品400餘件,如按當時價格收購,不需要太多經費即可大部分收回。張伯駒據此一再向有關方麵呼籲,建議國家撥專款將這些國寶收回。但是南京政府此時正忙著打內戰,根本不肯撥款,使這些國寶大多進入古董商人之手。他們以極低的價格買進,準備將一些稀世珍品運往上海,出口到國外去謀取暴利。消息一經傳出,張伯駒立即驅車趕到古董商馬霽川處,進門便大聲吼道:“展子虔《遊春圖》可在你手裏?”馬霽川原想神不知鬼不覺地把這件稀世珍品轉手於洋人,謀取暴利,不料卻被張伯駒看出漏洞,已料到大事不妙,便狡黠地點頭說:“張爺息怒,您真是料事如神,確實在我這裏。馬霽川特別曉得張伯駒的脾氣,興之所至,一擲千金,對他急於收藏的國寶,更不會吝惜金錢,於是,就來了個獅子大開口說:“張爺不必打聽貨在何處,您隻要拿出800兩黃金,一手錢,一手貨,這無價之寶就歸張爺您了。張伯駒深知當時自己手裏還沒有這麽多黃金,但他也不能坐視奸商將我國存世最早的古代名畫盜賣給洋人。他趕緊找到當時的博物館館長,要他一定將《遊春圖》收回故宮,同時致函古玩商會,不準《遊春圖》出境,可是國民黨政府用於故宮的經費少得可憐,故宮也不可能出資從民間買回此國寶。張伯駒心急如焚,他覺得眼下最要緊的是阻止《遊春圖》出境。於是他開始到北京各地的古董商行和書畫店等地去遊說。每到一處,他都說:“有一幅《遊春圖》,此畫卷有關中華民族的曆史,萬萬不能出境,如有誰為了多賺金子,把它轉手洋人,誰就是民族敗類,千古罪人。馬霽川見《遊春圖》一事,已鬧得全北京城沸沸揚揚,再轉手洋人很困難,再加上張伯駒又願意購買,也就同意降價讓與張伯駒。消息傳出後,張伯駒又是喜又是憂,喜的是《遊春圖》不能轉手洋人,憂的是要價仍很高,一時恐難湊夠金子數。經過再三同馬商談,最後馬決定要220兩黃金。張伯駒當即拍定,並立了字據,防止奸商變卦。拿出這麽多黃金,對這位出名的貴公子來說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圈裏人都知道張伯駒因屢收宋元墨寶,已手頭拮據,實在無力湊足這麽多黃金。但為了及時把《遊春圖》買到手,隻好忍痛割愛,將弓弦胡同原購李蓮英一處占地13畝的房院出售,湊夠220兩黃金付與馬霽川。馬借口金子成色不佳,又要增加20兩黃金補差,否則《遊春圖》另尋買主。張伯駒又氣又急,夫人見他愁眉不展,坐臥不安,毫不猶豫地將首飾變賣,換了20兩黃金交給馬霽川。張伯駒這才得到《遊春圖》,了卻自己心中的夙願。購《遊春圖》後不久的一天,夫婦二人正在家中欣賞,突然來了一位不速之客,自稱是南京總統府秘書長張群派來的,並將張群的親筆信交給了張伯駒。來人說:“張秘書長來北平視察工作,聽說你花費240兩黃金買下了《遊春圖》,張秘書長願出500兩黃金,求兄讓出。張伯駒不由得暗暗想到,張秘書長可真夠出手大方,500兩黃金視若等閑,而故宮博物院連正常的維修經費都不能撥給。他把怒氣壓在心頭,忍住性子對來人說:“請轉告張秘書長,說我張伯駒收藏的東西,永不再轉賣。舊中國,張伯駒為了不使真跡國寶流失國外,不惜傾家蕩產,收藏珍品字畫,他先後收集數百件文物珍品,終於以文物收藏鑒賞家而聞名於世,飲譽海內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張伯駒擔任了北京市政協委員、燕京大學藝術史導師、北京書法研究社副社長、北京中國畫研究會理事等職務。1956,國家為了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決定發行公債券,文化部開專門會議動員文化界人士為支援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購買公債。先是部長茅盾帶頭,自報了5000元公債,夏衍副部長報了4000,鄭振鐸副部長經濟基礎好一些,又是黨外人士,報了8000元。散會後,大家三三兩兩往回走,張伯駒思潮起伏,心情難定,他想了許多許多,最後同妻子商議決定為了支持新中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把自己珍藏幾十年的價值連城的八件真跡墨寶捐獻給國家。這八件珍寶是晉陸機《平複帖》、唐杜牧《張好好詩》、宋範仲淹《道服讚》卷、宋蔡襄《自書詩》卷、宋黃庭堅《諸上座》卷、宋吳琚《詩帖》卷、元趙孟潁《草書千字文》以及隋代展子虔的《遊春圖》。不久將珍品全部送到文化部辦公室。文化部沈雁冰部長親筆簽發了褒獎狀。寫道:張伯駒先生、潘素女士將所藏晉陸機《平複帖》卷、唐杜牧《張好好詩》卷、宋範仲淹《道服讚》卷、蔡襄自書詩冊、黃庭堅草書卷等珍貴書法共8件捐獻國家,化私為公,足資楷式,特予褒揚。文化部長沈雁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