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子月的三千世界

尋覓千年隻為等到一個可以看見我的有緣人,是你嗎?
正文

再論“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

(2019-12-14 16:33:10) 下一個

昨日生生地被米蘭這小老兒,該死的“肝欲散” 問題鬱悶壞了。老夫雖不才,但祖宗發明的國術被歹人罵作“屁中醫”還是被激起了無邊的義憤。於是拿起《黃帝內經》翻至素問篇《藏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磨了一宿,用邏輯分析法研習了一番,得出如下結論。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

心欲軟,急食鹹以軟之,用鹹補之,甘瀉之。

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用苦瀉之,甘補之。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

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用苦補之,鹹瀉之。

 

為什麽上麵這五句話讓現代人感覺矛盾百出?主要還是對古漢語的誤讀。以第一句為例,“肝欲散”是此句的主語,後麵的三個“之”都是在指“肝欲散”這個主語,而不是“肝”本身。

 

那怎麽理解“食辛以散”?辛是肺金的正味,五行上金克木,辛入金就是加強“克木”的功能,也就是遏製肝木的“散”(這裏暫且不管“散”究竟為何義)。

 

“用辛補”是指“食辛”來克“散”這個行為,是一個“補”的動作。有“補”就有“瀉”,防微杜漸是一個醫生的本能。

 

“酸瀉” 這句是對上句動作的矯枉過正,就是如果上述“補”過了,就用酸來“瀉”。酸是肝木的正味,如果辛散過度,可用“酸”來製衡。

 

那些妄想散肝補肝瀉肝的主,你們的文言文敢情是體育老師教得吧!

 

氣殺我也,老夫今天先撒了氣再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