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陣風水北美分館

婚姻、生育、健康、學業、財運及官運等吉福催發,辟邪避凶,消災解難。
正文

跟我學風水(5)風水與中醫

(2018-11-21 19:43:13) 下一個

跟我學風水(5)
風水與中醫

(王虎應寫)


      談到中醫,不能不提到《黃帝內經》這本書。《黃帝內經》在我國中醫史上是一部舉足輕重的巨著,是古代中醫學術不可缺少的堅實理論範本。
       早在古代的時候,先民們就認為人體之所以生病,在一定程度上是受自然環境的影響造成的。人是宇宙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而自然界中的萬事萬物互相之間都存在著緊密的內在聯係,做為生活在自然界中的人來說,當然會受自然環境的製約和影響了。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就是講地理環境對人產生影響的一個概括和總結。在《黃帝內經》就論述到了地域環境影響人身體的內容:
     “黃帝問曰:醫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
      岐伯對曰:地勢使然也。故東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魚鹽之地,海濱傍水,其民食魚而嗜鹹,皆安其處,美其食。魚者使人熱中,鹽者勝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為癰瘍,其治宜貶石。故貶石者,亦從東方來。
     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處,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風,水土剛強,其民不衣而揭薦,其民華食而脂肥,故邪不能傷其形體,其病生於內,其治宜毒藥。故毒藥者,亦從西方來。
  北方者,天地所閉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風寒冰冽,其民樂野處而乳食,髒寒生滿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從北方來。
  南方者,天地之所長養,陽之所盛處也。其地下,水土弱,霧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攣痹,其治宜微針。故九針者,亦從南方來。
  中央者,其地平以濕,天地所以生萬物也眾。其民食雜而不勞,故其病多瘺厥寒熱,其治宜導引按者。故導引按蹻者,亦從中央出也。
  故聖人雜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異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體也。”
       以上論述是在講,居住的地域不同,形成的飲食習慣也不同,因為飲食習慣的不同,對人體造成的疾病也不同。
       在五常政大論篇第七十中又論:
      “一州之氣,生化壽夭不同,其故何也?
       岐伯曰:高下之理,地勢使然也。崇高則陰氣治之,汙下則陽氣治之,陽勝者先天,陰勝者後天,此地理之常,生化之道也。
      帝日:其有壽夭乎?
       岐伯曰:高者其氣壽,下者其氣夭。地之小大異也,小者小異,大者大異。故治病者,必明天道地理,陰陽更勝,氣之先後,人之壽夭,生化之期,乃可以知人之形氣矣。”
       此段論述了空氣清新,高寒地區的人壽命長,空氣渾濁,地勢低窪炎熱地方的人壽命短情況。用現在的話來說,這個其實是光合作用的問題。北方的植物往往因為氣溫寒冷,日照時間短,長得很高以後才結出穗子,一年隻能有一季收成,而南方氣溫高,日照時間長,一年可以有兩季,甚至三季收成。同樣是水稻,在南方往往很快就走完了一生的旅程。人何嚐不是這樣呢?北方的人普遍個子高,成熟晚,南方的人普遍個子低,成熟早,也是這個道理。
     《黃帝內經》的觀點對後來中醫的思維產生很大影響,著名的醫聖孫思邈就在其著作《千金翼方》擇地第一中說過:
      “山林深遠,固是佳境,獨往則多阻,數人則喧雜。必在人野相近,心遠地偏,背山臨水,氣候高爽,土地良沃,泉水清美,如此得十畝平坦處,便可構居。若有人功可至二十畝,更不得廣。廣則營為關心,或似產業,尤為煩也。若得左右映帶,崗阜形勝最為上地,地勢好,亦居者安,非他望也。”
       這實際上這段描述講的就是風水,雖然是論述製藥擇地的,但一樣適合民居風水。居住環境,要遠離鬧市,但又不能太偏,要選擇山環水抱,環境優雅,龍虎護衛的地方,占地不能小了,但也不能過大,要根據居住的人員數量多少而定,否則就是虛了,所以醫聖孫思邈給自己選擇的地方就是一個風水寶地。壽到141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