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上總是有貶低加拿大、美國醫療體製而褒讚中國醫療的段子,其實大多數人都沒有三地的求醫經曆。我雖然三地求醫經驗都有,但更多集中於美加兩國對比,而對中國的記憶早停留在了二十多年前,非常不佳,往事不堪回首。
前幾天北京的一個朋友騎自行車腿摔斷了,敘述了他的求醫經曆——
他是自由職業者,沒有醫保。
很久沒騎自行車了,偶然騎了一次,卻摔了一大跤。當即不能站立、不能行走。
因為擔心開銷巨大,他沒想到叫急救車,而是叫了過路的兩個少年幫他攙扶起來,挪至路邊,然後讓他倆再幫他叫個出租車。
出租車司機來到後,他請兩少年幫他扶至車內,告訴司機開往最近的三甲醫院——朝陽醫院。下車後,又請司機將他扶到急診室。這兩個少年和出租車司機還都不錯,都幫了他忙。他感覺國人的公德心比以前有所改善。
那麽,在加拿大會怎樣?
在溫哥華,一個移民自西安的鄰居老太太摔過,但腿部隻腫脹流血,沒有骨折。路過數個老外都停下來問要不要幫她叫急救,她堅決不叫,最後自己走回家。好在她摔得不厲害。
如果叫急救,就打911。在溫哥華所在的BC省,叫急救的費用可以是零元到80加元不等。如果是治療需要,醫療機構之間運行的急救車費用為零;如果你有醫保的額外補助(比如老年人和低收入人群),急救車費用也為零;如果叫了急救,但根據情況被拒,費用為50加元,這是為了避免人們濫用急救;地麵和空中急救,費用一般則都是80加元。曾有人參加Meetup野營活動,深山老林裏突發心髒病,叫了急救直升飛機,費用也是80加元。這時候他就不說中國醫療這好那好了,對加拿大開始感激涕零。
曾有一國內遊客來溫哥華初次嚐試一根大麻煙,感覺不妙,叫了急救。按說這種情況通常會被拒,但是急救仍把他送往聖保羅醫院。在急診等候時候他覺得好了,於是自己悄悄跑了。之後一兩年,急救中心都按他臨時住址寄去賬單,要求支付80加元費用。他沒有支付,後來也就不了了之。他們對外國遊客沒轍。
而在美國,叫急救的費用根據需要的服務、地點、運送距離,可以是幾百美元到幾千美元不等。
急救費用和醫療費用是分開算賬的。
再對比一下加拿大。
2013年溫哥華我鄰居一老外摔斷了腿,我給叫的911。大約15-16分鍾急救車到家。兩個人高馬大的急救員現場先給處理一下,還不停地跟傷者說話,查看和保持他的清醒,然後將他抬上擔架,抬進急救車。這裏不主張請人幫忙和叫出租車送急診,因為一般老百姓不懂急救知識,可能會在攙扶過程中造成二次傷害。而且坐出租車,要忍受交通堵塞的煩惱,而且不像急救車有優先路權,所以會耽誤治療。因此,一旦發現不能站立、行走,要盡快叫急救,而不是麻煩路人幫忙叫出租車。
再說上麵國內的朋友乘出租車到了朝陽醫院,他被要求住院一個月。在他堅持要求下,住了14天就出院了,否則還會繼續住下去。醫生讓他先消腫,幾天後才手術。
手術是腰麻。麻醉過程中,麻醉劑量不夠了,開始覺得疼了,又添了鎮定。手術刀口縫合用的是釘書器。住院的兩周,頂多見過兩次醫生。服務態度一般。
而上述加拿大的朋友摔斷了腿,到了聖保羅急診立即手術,肯定是全麻——不知為何朝陽醫院用腰麻,美國、加拿大我兩次切脂肪瘤都是全麻,他們一定要讓你舒舒服服,一覺醒來全好了。我感覺美國的麻醉技術很高,確實舒舒服服,一覺過去什麽都好了,不惡心,不難受。從未聽說還有做了半截手術麻藥散了,開始覺得疼了又補麻藥的。
溫哥華的這個朋友在醫院住了三天即出院。出院後護理有第三方機構負責,定期來家裏查看,根本不需要住院半個月,占用醫療資源!他的傷口是可吸收線縫合,由於白人皮膚沒有中國人的疤痕體質,他稱至今刀口都看不見了。
胳膊、腿的傷痕縫合通常用可吸收線縫合、釘書器縫合或膠水。釘書器比較常見,但是我去的美國醫院給我的手術全用是膠水,他們已經用了十幾年了,早已經不用釘書器或可吸收線了。用了膠水才知道膠水實在先進多了,愈合快,不易感染,術後護理簡單,很快能見水、洗澡,跟沒做過手術一樣。
關於服務態度,我在加拿大和美國都做過手術。加拿大態度最好,好得能讓你哭!美國也不錯,但由於病人多、工作量大,你會明顯感覺醫護人員都很疲憊,但盡可能對你耐心嗬護,一批批醫護人員會像走馬燈一樣不停來你病房問話。
最後對比一下費用。國內這個朋友沒有醫保,全部開銷是兩萬多人民幣。
加拿大溫哥華這個朋友則全部一分不花。雖然小病、慢性病會有漫長的等待,但是遇到這種緊急情況,加拿大醫療體係還是可圈可點的。
美國,如果沒有醫保,同樣的手術非手術護理部分費用是2500美元,手術部分費用是17000到40000美元不等。
誰好誰壞,不要過早人雲亦雲,還是要自己多多體驗,反正肯定是各有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