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SUDreamers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這個寒假:溫哥華、悉尼新老移民說出自己的故事

(2024-01-09 15:55:49) 下一個

一個月的寒假一眨眼就結束了。每次見到溫哥華的新老移民朋友,感覺大家在不聲不響一起老去;以前看見佝僂著腰推著助力車蹣跚前進的耄耋老人總覺得那是另一個世界,離我們尚遠,如今多了一絲通感——有一天我們也是那樣,可能就是一眨眼的功夫。

一對夫妻,她姓程,他姓成,外國人聽了以為他們是婦從夫姓。他們一家三口2000年從廣州移民到溫哥華。成老師是語言學碩士畢業,是竭力要辦移民的;程老師不甚積極,但看著丈夫興頭十足,也就跟著一起辭了職,甚至退了戶口和社保,一家三口在溫哥華從零開始,帶來的一萬加元三個月就花得隻剩下一千。情急之下,成老師趕緊回廣州掙錢,程老師去了列治文一家包裝公司打工。沒多久他們辦了語言學校,十多年後又開了私立中學,如今已有了40多個學生,生意熱火朝天。

這十幾年成老師都在廣州,程老師和兒子則在溫哥華堅守陣地。不料前一兩年國內政策有變,限製辦英語補習班,成老師廣州的生意也沒了,隻好死心塌地回溫哥華了。國內沒醫保從來也沒當回事,因為年輕,十幾年也不去一次醫院;但是歲數大了,毛病就出來了,廣州的醫院檢查一次就花了8000多人民幣。任何病變都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所以不能因此掉以輕心。到了歲數才意識到廣州那燈紅酒綠、吃吃喝喝的生活並不適合每個年齡段的人啊!

76歲的仇女士,從不甘心別人叫她“老太太”。90年代就和丈夫,女兒移民蒙特利爾了,後輾轉到了滑鐵盧,又到了溫哥華。別看她移民最堅決,人還挺毛左,因此還跟我鬧過一次架,翻過一次臉。她愛講述文革中鬥別人又被別人鬥的故事,同時又懷念毛時代,道:“那個年代沒有腐敗,毛主席多廉潔啊!哪像現在!” 說到習的連任,她道:“既然他能幹好,別人沒他幹得好,那就讓他接著幹下去嘛!” 她想拉我進她的一個什麽文學群,還囑咐我道:“可不許有反黨反華反社會主義言論喲!”

她毛病還不少,膽囊炎、白內障、高血壓、心髒病,等等,前一陣感染了新冠,病了二十多天。不過她承認,像他這樣的病秧子,還是更適合在加拿大待著,否則三天兩頭去國內三甲醫院,烏央烏央到處都是掛號取藥的人,她哪受得了?別人年過古稀都和善低調許多,而仇女士的攀比心沒比年輕時候減少多少——她家要比你家離天車站近才行;她的地稅要比你的低才可以。你要是跟她提起物業費,她的物業費必須比你低她才得意。我是聯排,物業費當然比她的公寓低;我的物業費包括水,她的不包括水,所以她很不爽。但是我提醒她:她的物業費包了天然氣壁爐取暖,於是她又心花怒放。所以你得讓著她,老人家,讓她覺得她多占了便宜她就多高興幾天。

還有一些新移民,重複著我們當年說過的那些話——

“加拿大的福利好,那還不都是來自於高稅收嘛!” 言下之意,沒有什麽了不起的;最好是高福利、低稅收。

那全世界最龐大的中國公務員體係、維穩經費都來從何而來呢?不從十四億棵韭菜頭上割,那錢都是天上掉下來的?其實有統計表明加拿大的收入所得稅並不比中國高太多;中國的稅大多是隱性的,當一次老板就知道了。

“理個發都那麽貴,送個餐也那麽貴,修個自來水龍頭也那麽貴,出去吃個飯還要小費。還是中國好啊!”

是啊,人工如果不貴,怎麽保證藍領的基本收入呢?怎麽縮小貧富差距呢?站在消費者角度說話,當然覺得中國好;等哪一天你也去做藍領了,恐怕你又會說國外好了。

還有一個姐們兒謝女士,給兒子辦了中學留學,自己陪讀,終極目標還是移民。最初她先來溫哥華考察一番,後又考察了澳大利亞,結果選擇了後者。我雖沒去過澳洲,但聽她描述,當地收入和消費水平均在溫哥華之上;人貌似沒有加拿大人禮貌,但是氣候更好,天天晴空萬裏、一碧如洗,金色海灘一望無際。據她描述,澳洲房租是一周一交,而且也不便宜;一旦有份工作,這些開支都不在話下。她跟兒子兩人早已樂不思蜀。她祖籍蘇州,籍貫上海,理工大學碩士畢業,在北京做到了很高的職位,如今竟然對蘇州、上海、北京這三個一二線發達城市的往昔毫無眷戀。我估計可能是因為澳大利亞太好了的緣故。

我納悶兒問她:“你說怎麽回事?這澳大利亞土著人在那裏生活了五六萬年依然是蠻荒之地,怎麽歐洲殖民者去了幾十年就給打造成了發達國家?” 謝回答說是基督教使然。但是菲律賓、南美洲都是天主教國家,也未見得。若說民主法治,那印度不是號稱全球最大的民主法治國家嗎?你再給印度人一個澳大利亞大小的荒漠孤島做試驗,看看如何?此外還有歐洲殖民者掠奪說、淘金說、羊毛說,等等。因為好奇,又開始看起了澳大利亞的曆史。所以,移民不能光移了,還要多多思考問題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