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日,位於溫哥華唐人街的加拿大首家華裔博物館經過六年的精心籌備終於對外開張。選擇這個日子別有意義,因為7月1日是加拿大國慶日,而100年前的1923年的7月1日,加拿大政府頒布了臭名昭著的“排華法案”,絞盡腦汁要限製華人移民,為的是將加拿大維持成一個純白人的國度。
博物館以圖文資料、影像資料和實物展示了百年來加拿大華人移民的辛酸曆史。博物館票價為15加元,和一些世界級的博物館相比,價格不算便宜,但是還是值得一去。
華人移民加拿大可以上溯到十九世紀中後期的加拿大BC省(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當地華人俗稱“卑詩省”)的淘金熱潮。當時,美國加州的淘金熱已開始偃旗息鼓,北方的加拿大BC省於1858年開始發現黃金,開始湧現出淘金熱潮,於是加州的那一批懷著發財夢的廣東人蜂擁北上,尋求機遇,並在這裏建立了多個華人社區。
1882年,加拿大修建太平洋鐵路,招募9000多名工人,其中有6500多人是華人。華人的報酬是白人的一半,很多人死於疾病、事故或惡劣的生活環境。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為了獲得加拿大公民權,數百名華裔男女紛紛參軍作戰,為加拿大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盡管如此,加拿大政府一直以各種伎倆排斥、限製華人移民,1923年的“排華法案”可謂登峰造極。1885年要求每個華人移民繳納50加元的人頭稅,後升至100元,1903年漲到了500元,發現仍然效果不大。一戰後的1919年,拒絕技能類及非技能類華工入境;1922年,限製13歲以上的華人兒童隨父母入境。1923年7月1日國慶這天,加拿大正式實施“排華法案”,拒絕所有來自中國的移民,且在一年內,所有在加的華人都必須“登記”,否則會罰款500元,或監禁、驅逐出境。這一排華法案持續了近四分之一的世紀。
1923年7月1日,至今被看作是加拿大華人的恥辱日。
“排華法案”實施後,有些華人無奈之下返回祖國,但更多的窮困潦倒,最後在溫哥華的唐人街孤獨終老、客死他鄉。
我在博物館裏停留了一個多小時,撫今追昔、思緒萬千,如今,溫哥華有了曆史上第一位華裔市長。這裏,華人已經成為除白人外人口最多的族裔,各族裔加拿大人一起和睦相處,為加拿大社會的多元化添磚加瓦。希望大家有機會一定去看看這家華裔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