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杏花微雨,我在北京朝陽區的家中、三裏屯某酒吧和首都機場分三撥告別了親朋好友,拎著兩個箱子飛到了溫哥華。一下機場一陣陣一生未聞到過的清新空氣撲麵而來,給我極大的震撼。
在溫哥華有老朋友接待,在他溫哥華市中心英吉利海灣的公寓中住了十天。他們倒是希望我能落腳溫哥華,但是有很多朋友勸我也去多倫多考察考察。他們看我北京的朋友眾多,猜想我一定會喜歡熱鬧非凡的多倫多。
初到多倫多感覺不是很好,尤其有了溫哥華世外桃源般的經曆——一是到處是毫無美感的斯大林式的建築;二是除了湖邊一帶,整座城市明顯沒有規劃;三是居民住宅獨立屋或半獨立屋太多的磚瓦老房,論造型和美感沒法和溫哥華的木建築相比。
但是我在多倫多的僅僅一個月,卻結識了一批新的朋友,臨別時還有些依依不舍,逐漸喜歡上了這座城市。後來又有兩次重返多倫多,故地重遊、睹物思人,還有些美好的回憶。
人們總是愛將溫哥華和多倫多相比,從而給自己找到一絲慰藉。我覺得沒必要,既來之則安之,你住在哪裏就要多看哪裏的好。有的新移民愛抱怨一個地方,其實歸根結底是因為他沒有收入——如果沒有收入,錢隻出不進,你就是住在天堂也會如坐針氈、度日如年。假如一個月收入五萬美元,你就是住西伯利亞也會欣賞那裏的蒼茫和空曠。
這次重返多倫多,感覺人更多了,人種更雜了,如今的多倫多成了世界上最多元化的城市,幾乎世界上所有人種這裏都有,整座城市49%的人口出生在加拿大以外,整體感覺貌似比紐約還多元化——紐約多波多黎各等拉美人,而多倫多除歐裔白人外,什麽人種都有一些,非常均衡。
有幾個觀察值得思考和研究——
一是市中心滿大街熙熙攘攘、人山人海,車水馬龍,卻極少聽見一聲按喇叭的。有一天一整天我隻聽到一聲按喇叭聲,而且很短促;其他幾天一聲未聽到,也未見路怒現象,不見追尾、搶道、罵街。全世界這麽多文化背景的移民來到這裏聚居,卻融入得這麽和諧,不得不讚歎城市的管理水平和包容力。
二是這麽多外來移民,可謂三教九流、魚龍混雜,但是每天大街上跟各等人種擦肩而過,各行其道,不見摩擦和衝突。網上搜索得知,多倫多的治安居然排在全世界第二位,僅次於丹麥首都哥本哈根。這是不是很耐人尋味呢?
多倫多,比溫哥華更有大都會氣度,比蒙特利爾更具現代活力,比紐約更有人情味,比倫敦更富庶,比巴黎更和諧安全。
廣場上下國際象棋的年輕人。
阿拉伯族裔的文化節。
偶見警車,但不見美國那種司空見慣的警笛齊鳴、警匪交火的場麵,處處一派和諧。
發達的公共交通,地鐵、輕軌、公交車能把你帶到任何一個目的地,基本不需要開私家車。
書店裏帶狗看書,沒人攆你走。你完全可以把書店當作圖書館。
街頭流浪漢,與狗相依為命,還不忘記日記的好習慣。
多倫多的“時報廣場”——央街和當達斯街廣場。
送餐的小哥。
地鐵上織毛衣的婦女。
地鐵上閱讀的婦女,一看便知是阿拉伯文。
地鐵上又一位織毛衣的婦女。
川菜小吃店的印度顧客。
川菜小吃店的又一對印度顧客。敢情印度人愛吃辣。
街道邊擺玩肯尼娃娃的女子。
行乞的流浪漢,隻要二元,卻無人攜帶現金。
商場裏席地而坐讀書的少年。
馬路牙子上忙裏偷閑讀書的小夥兒,一看便知不是英文書。
傍晚還在收集雜草的年少的環衛工人。
公園邊躺著的一個人,蒙著毛巾被,不知是死是活。一個人要是孤苦伶仃、無一親友,難道這就是最後的結局?
唐人街華人男、黑人老婆和他們的女兒。異國鴛鴦在多倫多形成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地標前的橫幅標語,可見城市的包容度。隻要不犯法,你做什麽都沒人幹涉。
皇後街一到下班以後便滿是戶外餐飲的男男女女,好不熱鬧。
我可以告訴你,這麽多族裔,上百萬人聚居的都市,社會治安全球第二名,必定有這些個原因:
一、政府廉潔有效,社會公平。隻有公平,才不會有戾氣;隻有政府廉潔有效,百姓對政府信任度才高,才會更遵紀守法。中國社會戾氣重,原因是人間處處有不平;中國人網上愛傳段子,多半是因為對政府、對官媒的不信任。
二、收入豐厚,分配合理,且最低收入有保障。這樣一來,無論你有無學曆和專長,隻要有一份工作,便可以保障舒適的生活水平,誰還會去冒險偷搶?
三、社會保障機製完善。病了、傷了、老邁了、生孩子了,你都不用愁錢。正因為不用愁錢,人在工作生活中才有安全感。人說中國人太在乎錢,那是沒辦法啊!不留點兒錢就等於不給自己留後路,因為這個社會和政府你指不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