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電影既有反思納粹時期全民洗腦和反人類罪行的,也有反思東德共產主義威權政治下社會的荒誕和人性的扭曲。觀看了德國2006年電影《竊聽風暴》(又名:他人的生活),曾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影片講的是1980年代前蘇聯控製下的社會主義陣營中的東德,民眾一言一行都在國家安全局(斯塔西)的監視下。所謂的文化部不管正事兒,管的是文化創作是否有親西方之舉,是否有偏離馬列主義意識形態的傾向。影片一開始,國安局派遣一特工監聽一親西方的劇作家和他的情人,誰知這個特工對這對情侶的生活產生了好感,甚至開始悄悄庇護他們,不惜斷送了自己的職業生涯。而在政府高壓下,劇作家熱戀的情人竟然揭發了他,後來因內心愧疚而撞卡車自殺身亡。
多麽熟悉的社會狀態!多麽熟悉的人際關係!中國何曾不是全民接發告密?夫妻反目成仇,子女批鬥父母?中國又何曾不管控意識形態領域的一切活動?
這部影片把政治的殘酷和人性的真實巧妙結合起來,通過特工的雙耳和雙眼,展示了那個時代的扭曲、荒誕和瘋狂,和殘存的那一點點人性的美好。
雖然和中國一樣的意識形態,東德畢竟還是原德國的一部分。那個年代的生活水平、文明水準還是遠在中國之上。片中,國安局一幫人粗暴地搜查劇作家的家,搞得雞犬不寧、一片狼藉,臨走時還知道留下單據,讓劇作家根據受損情況向政府索要賠償金。中國的抄家,不知有沒有這麽人性?
片中展示,東德政府為了控製言論自由,購買打字機竟然需要實名登記。兩德統一後,劇作家去檔案館可以隨便查詢當年的資料,發現了自己女朋友告密的內幕。原來,每三個東德人就有一人被受到監視,無數東德人發現身邊的同事、親人、朋友、醫生、律師就是自己的告密者。
影片美中不足之處(不知該說是優點還是缺點),就是沿襲了很多德國電影的共有的節奏緩慢的特點,這會導致戲劇張力不夠,觀眾容易走神。但是瑕不掩瑜,影片的立意新穎、批判深度都使得該片不失為近二十年來德國的上乘之作。
我不禁想到我剛剛參加工作時在中直機關某出版社的經曆。我20多歲,因為聽老同事議論新任社長的“紅旗夜大”學曆,出於好奇多了幾句嘴,被人告密給這位新任女社長,罪名不是“妄議中央”,而是“妄議領導學曆”,以至於這位社長因此要讓我走人。這件事情還是前任社長十年後告訴我的。這個前任社長是老北大的,廳局級幹部,業務強、人品正。她說:“你那時小,懂什麽紅旗夜大呀?還不是不小心說到了她的痛處?”
我回憶辦公室那幾個人,都是北大、人大、北語、北外等學校畢業的,個個人五人六的,死活看不出來哪個人告的密。
多年過後回想起來國內往事,真感覺人們把時間、經曆、情感、理智都耗費在這些小兒把戲之上。當年告密者,敬請看看德國電影《竊聽風暴》吧,讓片中人性的一點點光芒照進你那昏暗、懵懂的內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