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斯頓目前正在舉行米開朗琪羅壁畫和天頂畫展,有幸見到大師的名作:



這幅作品同《創造亞當》一樣,是為梵蒂岡西斯庭教堂所畫的天頂畫《創世紀》的一部分,其完美的技巧和藝術創造力,曾使當時的羅馬受到巨大震驚。作品描繪了亞當與夏娃在伊甸園中被蛇誘惑,偷吃禁果,被上帝逐出伊甸園的情景。這件作品表達了畫家對生活的信仰和對人文精神的理解,同畫家的其它作品一樣,成為文藝複興繪畫的代表作。同時,這件作品顯示了米開朗基羅一貫的古典寫實風格,造型嚴謹,構圖簡潔,整體氣勢宏偉磅礴。
米開朗基羅在這個畫麵上描繪了兩個情節:亞當和夏娃偷吃禁果和被天使逐出伊甸園。這一題材曾被很多藝術家表現過,不同的時代和不同的藝術家所揭示的思想意義不一樣。
畫幅中間以蛇和天使盤踞的善惡樹將畫麵一分為二,右麵描寫亞當和夏娃在蛇誘導下采摘樹上的果實,亞當和夏娃既沒有偷食的慌張,更沒有違背上帝旨意的犯罪感,這與馬薩喬畫的亞當和夏娃處於上帝支配的從屬地位不同。米開朗基羅認為,人和上帝是平等的,上帝擁有的,人也應該獲得,在這幅畫中人的地位和價值最終得到確立。畫幅左麵,天使揮動寶劍將亞當和夏娃逐出樂園,亞當雙手握拳,既有拒絕和反抗之意,也有自衛和護衛妻子的狀態,夏娃的膽怯是弱女子的本能反映,他們是大踏步地離開天堂,來到人間的。
這個形象似乎在說:“我早就要離開天堂,我要靠自己的勞動創造幸福美滿的生活。”在米開朗基羅的心目中,人已不再是上帝的奴仆,而是能主宰自己命運的主人。他所創造的人物,無論男女,個個都是創造世界的力士。他認為好的繪畫必須有雕塑那樣的體積感。
在米開朗基羅的筆下,亞當和夏娃除了具有凡人的肉體和情感之處,還有更深層的含義,那就是廣泛而深刻的社會意義和人生意義。

《最後的審判》尺度巨大,占滿了西斯廷禮拜堂祭台後方的整麵牆壁,描繪有400多個人物。他們是以現實和曆史中的人物為模特兒的,因此這與其說是聖經傳說中的末日審判,不如說是畫家依據的善惡觀對現實世界中人物的評判。
畫麵大致可分為四個階層,最上層是天國的天使,畫麵中央是耶穌基督,下層是受裁決的人群,最底層是地獄。 畫麵構圖是這樣安排的:上方與天頂畫相接處兩個半圓形畫麵是一些無翼天使,他們正簇擁著基督受難時的十字架等物,左麵一組抱的是十字架,右麵一組抱的是恥辱柱。

耶穌下方八個吹號角的天使正在喚醒死者宣示審判開始。

畫麵正中央雲端閃電中站著身軀高大、神態威嚴的救世主基督,他正舉起有力的右臂,表示審判開始。耶穌十二門徒和聖母瑪麗亞環繞在旁邊,聖母瑪麗亞畏縮地抓緊頭巾和衣衫,屈身在兒子的右肋之下。

左邊是基督的門徒和殉道的聖者們;耶穌右腳下方左手扛著小梯子是聖·勞倫斯(St. Lawrence)。事實上那個不是梯子而是烤肉架,因為他是基督教早期的殉道者,被放在烤肉架上活活烤死;

還有一個體格壯實的老人,被認為是聖保羅。右下方雲端是使徒聖巴多羅買(Bartholomew),手中拿著一張殉道時所被割下之人皮,這張皮畫的正是米開朗基羅自己,這是米開朗基羅的簽名或理解為對於信仰的態度。

畫麵下部是善惡兩部分人正受到重生的耶穌的裁決。畫麵左側描繪的人物將升往天國的人群,
右側則將打入地獄的亡魂。右下角水麵的船上向亡魂揮舞船槳的是地獄的引渡人,冥神“夏龍”,坐上船的亡魂將渡過阿克隆河打入各層地獄。

米開朗基羅將他所厭惡的教宗儒略二世繪入了這幅作品,為了表達不滿他將教宗畫入下方地獄受蛇怪所撕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