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是遊子永遠的思念。”
在我家的客廳裏,擺放著一件奇特的物品,一個小小的玻璃瓶子,裏麵裝著一些略黃色的粉末。那是十幾年前,我母親來加拿大探望她離家近八年多的兒子時,萬裏迢迢給我帶來的一份異乎尋常的禮物----家鄉的土。
這是一種外觀看起來極普通的地表土,略黃,基本呈灰黑色,來自在我的家鄉濰坊--山東中部平原,那兒生活著八百多萬勤勞智慧的中華兒女。論富庶,那裏比不上魚米之鄉的江南,論風光,也比不上山水秀麗的蘇杭。但故鄉就是故鄉,那是我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我夢回神牽的所在,是任何其它名山大川所不能替代的。許多年來,雖然我曆遊了歐美的許多地方,名山大川,但對故鄉的眷戀之情卻依然沒有絲毫減弱,因為我明白,“鄉戀鄉愁‘’ 成為幾千年來文人墨客久唱不衰的主題的確切原因,那就是故土之情,一種存在於她和遊子之間牢不可破的無形紐帶,可謂 “剪不斷,理還亂,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如果說人們最持久的情感是鄉思,人間最偉大的情感就莫過於母愛了。有一首古詩中寫道:“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無論遊子走到天涯海角,永遠都有一根無形的線牽掛在母親的心上。我那慈祥的母親,辛苦勞作大半輩子,養育了六個兒女成人,屬我走的最遠,離開她也最久,提起來也是她最大的心痛。當我那年在飛機場接到她時,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她那滿頭的白發和微微的駝背,我鼻子一陣發酸,眼淚在眼眶中打轉:“媽媽,你老了,兒子對不起你。。。”
回到家裏一切安頓下來之後,母親打開她隨身攜帶的提包,象寶貝似的拿給我一個牛皮紙包,輕輕地說:“這是咱家院裏的土,留著它,無論到哪裏,免得水土不服。” 我心裏一熱,感覺那紙包似乎也有千斤重。
我跟母親說:”海關不允許這些東西入關,一旦查出來會出麻煩的。“
”哦,為什麽不讓帶?“母親似乎很不理解,“不就一小包土嗎?又沒帶多。”
“我解釋說:”各國海關都有規定,土壤是不準帶入的,人家擔心土裏有細菌,病蟲害什麽的。“
”原來是這樣啊。“母親笑笑說:”放心吧,我臨走前把土炒過了,是幹淨的。以後你無論走到哪裏,如果鬧肚子,水土不服,就放一點在水裏喝下去,就沒事了。“
嗨,看來沒必要再說什麽了。我理解這是母親的心意,還有什麽比這樣的禮物更珍貴的嗎?這是一位母親對兒子的最大關愛,也是故鄉對她在外遊子的最珍貴禮物。盡管她的兒子沒能夠圍繞在她的膝下盡孝,但母親對兒子永遠是理解和祝福多於索求。
(左:家鄉的傳統手工藝品--布老虎;右:家鄉的土)
我把這包土十分小心翼翼地置於一小玻璃瓶中,擺在客廳的小桌上。如今,雖然母親已經離世多年,但每當我看到那個瓶子和裏麵所裝的土時,眼前就浮現出母親慈祥的麵孔和家鄉熟悉的情景。我曾對女兒說:“這是故鄉的土,是你奶奶帶給我的,將來我會留給你。無論將來你到了哪裏,都不要忘了你的祖國,你的故土。”
百川可尋源,落葉有歸宿,遊子行萬裏,莫忘故鄉土。
23/02/2003 多倫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