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y的多倫多地產漫談

大多地區房地產資訊和信息分享,Jay和小夥伴們勵誌為大多地區客戶提供精品文章和即時信息,共同研究,一起進步。
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垮掉的一代 vs 垮不掉的剛需

(2018-08-10 06:10:40) 下一個

 

      “垮掉的一代”,典出Beat Generation。

 

二戰後美國新文化運動最重要的一支力量。沒有“垮掉的一代”,也就沒有“嬉皮士”文化。那是一個放浪形骸,及時行樂的代名詞。

2010年前後,當這個詞被拿來形容中國一線城市80後的時候,意義完全相反。前仆後繼的房奴在巨大的房價壓力下掙紮,沒有自由,無法放浪。“月光”,“啃老”,“拚爹”是他們中大部分人的標簽,自我挖苦著,也別無他法地繼續存在著。但“房奴”是一種頗高的社會地位,不信可以問問人民公園裏替子女相親的父母們,很多男歡女愛,往往一“房”之隔。

這樣的社會價值觀下,也就有了下麵這條2017年的熱帖……

 

不同於德國,瑞士這樣的歐洲國家,北美的社會價值體係裏對房屋所有權的認可更類似亞洲,有屬於自己的物業是“成人”,“成功”,“自給自足”和“尊嚴”的象征加拿大的80後,90後被稱為“千禧一代” ,也叫做 Generation Y(80-94年之間出生)這一代人在多倫多高房價或高房租的雙重圍堵之中,活得並不比國內的80後輕鬆。很多剛剛走出校園的學生,身負巨額學生貸款(平均約2萬6到2萬8),住房成本又侵蝕掉另外一大部分收入,讓他們在財務上踉踉蹌蹌地跛腳前行。媒體戲稱他們:Generation Screwed (被毀掉的一代)

而他們,正是未來10年消費剛需的主人公,他們的狀態和購房意願在多倫多房市的地位舉足輕重。

 

雖然媒體經常把千禧一代描述成“不計後果”、“懶惰”、“月光族”、“負債累累”。實際上很多報告指出,千禧一代有更強的能力和意識去管理自己的財務。在調整過通貨膨脹率以後,千禧一代的真實收入與他們的父輩接近持平,甚至略微超過他們。(2015年一份BMO的報告指出,考慮過通脹以後,千禧一代比他們的父輩多賺800塊!)

      

 

問題來了,通貨膨脹率的計算中沒有包括什麽呢?

土地價值增長

 

隻是你生活在了錯誤的年代。

什麽是茫茫沙漠中增減的沙礫呢?

 

就是千禧一代免稅賬戶裏平均7600塊的存款;

就是畢業兩年後平均4萬9千元的年薪;

就是近三分之一的千禧一代竟然三年內就能還清自己的學生貸款(平均6-7年);

 

在多倫多公寓均價一年暴漲35%的數據麵前,這些數字顯得多少有些蒼白。

 

大環境

 

宏觀上來講,千禧一代麵臨的一個比較大的問題並不是失業率,而是就業的質量。嬰兒潮和Generation X因為人口基數的緣故,還有很多人仍然在職,從而減慢了高層職位晉升的速度。另一邊自動化和新科技又在減少Entry level工作的機會。

 

另外,安省正在麵臨一場前所未有的財政危機,3120億的省債,占比近40%GDP,全世界省/州級別債務總額第一名。

嬰兒潮醫保費用的壓力與日俱增。專家指出,想要讓省債比在2030年前回歸到08年以前的水平,需要省政府立刻產生每年財政盈餘65億,並把這些財政盈餘都用來償還債務。

但現任政府的態度基本上是這樣的

 

故事的最後,還是要增稅,其中很大一部分,還是千禧一代來買單。

 

買房意願

 

即便如此,千禧一代購房的熱情和意願卻絲毫沒有受到打擊如我們之前所說,一部分是社會文化的趨勢。CBC 2017年展開的問卷調查顯示,千禧一代中86%的人認為房地產是非常好的投資方式,66%有計劃在未來5年之內購房,32%計劃未來兩年內購房。金融理財觀念顯著強過父輩的他們很快意識到,自己每月繳納的租金並不比房貸的月供款低多少,與其麵臨房東隨時驅趕的危險,不如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首付款來源

 

35%受訪的千禧一代指出首付款會來自家庭的資助。已購買物業的千禧一代中也有36%承認自己的首付來自於父母。恐怕還有好麵子,吹牛皮沒承認的。

一個關於階級固化的現象正在悄然發生。2017年末Sotheby的一份調查顯示,年薪6位數的家庭幫孩子付首期的案例數量是5位數家庭的兩倍。50% VS 27% 。有財政能力的家庭資助孩子買房這本不奇怪,有意思的是這兩個數字本身。即使家庭收入10萬以下,也有27%的家庭資助自己的孩子買房,就算是砸鍋賣鐵。千禧一代的購房剛需,又何嚐不是一座更大的人民公園呢?

     

       

然後我們可以得到一些觀察

首先,市中心公寓尺價,不但不會跌,反而會全盤上漲。受到本地平均收入的限製,唯一會下降的,是單元的大小,建商會更傾向功能性和性價比。尺價上漲,尺寸更小,單元數會更多,這是個無奈但必然的趨勢。

 

其次,由於千禧一代財政獨立的年紀在拖後,購房的平均年紀也會出現推遲。考慮到結婚生子的因素,社區類公寓裏麵的大1+1 和小2室的需求在長期看來會迎來它的時代。

 

現在千禧一代的狀態,好像五月天的歌名一樣,“生存以上,生活以下”。

 

但是年輕一代永遠都會找到一條逆襲的道路,因為“向上”和“突破”是唯一的道路。即使他們有時候會有點風塵仆仆,少了些“酷”;即使他們會再遲一些才搬出爸媽家的地下室,他們最終會向上,會突破。即使很多人在他們背後,叫他們——“垮掉的一代”。

本文代表筆者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買賣房意見或建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鼓勵讀者致信私聊。同時希望讀者尊重保護文章的原創性。另外文中提到的數據和陳述請自行核實。

    

 
做地產是可以走心的,謝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