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農村生產隊分紅方案概要

(2022-09-09 14:50:31) 下一個

 

看到貼子裏不少網友提供的工分價值,差別很大,從七,八分一個工(一個工=十個工分)到一塊七八。感覺出入太大。不是下限出奇的底,倒是上限出奇的高。農村一天掙一塊多錢,那是神仙的日子啊,天天可以吃肉了。我記得當年豬肉每斤0.74元,雞蛋7,8分一隻。農村蔬菜自給,家家都有自留地,田園生活豈不是更美。

其實情況並非如此。老毛搞工業化需要本錢,其中最大部分是來自農村經濟的貢獻。農民由於政府的高積累政策,生活水平一直較低,就象城市工人工資幾十年原地踏步。客觀地說是辛苦了二代人,但幸福了後來人。前人栽樹, 後人乘涼。沒有子女的就是做了無私的奉獻。國家現在對這些當年的奉獻者二代人來一個理性的敬禮也不為過。應該說政府在這方麵也是有所表示的。胡總上台後就廢了農業稅,農民收入有較大的改善,看病有醫保,養老保險也是全麵覆蓋。城鄉差別大為縮小。以人為本,才是迄今為止最好的價值觀。說的有些遠了。

工分的價值如何確定?當然是勞動效率說了算。糧食產量高,生產消耗底,都會提高工分價格。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這汗不能白流了。其實農民真正苦的原因不是大鍋飯低效率。土地這個東西隻要施肥就能產糧食,效率低的不就是幹得慢些嗎?幹慢幹快反正都是他們自己在幹,最後就是一個結果,完成生產任務,按勞分享勞動成果。

農村是集體所有製,但最後的勞動成果分配其實是全民所有製。為什麽這樣說,因為分配過程中上繳國家的農業稅較重,直接導致農民困難。下麵如根據我多年生產隊會計的經驗提供了一個簡單的數學模型,可以了解農民生活的不易。所謂的三農問題也可見一斑。

A) 生產隊工分價值

工分價值=(生產總收入-生產消耗--生產儲備金-農業稅-其他)/生產隊的總工

1)生產總收入

1.1.  公糧,議價糧,農民口糧等糧食作物收入

1.2. 油菜,豆類等經濟作物收入

1.3. 魚,肉,菜等農副業產品收入

1.4. 小牛,豬仔等蓄牧收入

2)生產消耗

2.1. 灌溉水電,及生產動力消耗

2.2. 農家肥料收購費

2.3. 機械耕作費用,及農機修理費用

3) 生產儲備資金

3.1. 農機,化肥,農藥,種子等購買款項

3.2. 還農業貸款及利息

4) 農業稅

4.1. 稅負很重

5) 其他

5.1. 中小學教育基金,及五包戶補貼等等

B) 年終分紅家庭收入

家庭收入=(工分總收入+農肥收入)-(口糧+食油+肉魚等農副產品費+照明費

根據上麵的模型,工分價值取決於三個因素,包括人均田畝,農業稅,及勞動效率 。前兩個是決定因素,後一個因素對農民創收關係不大。農民低收入是國家高積累政策的必然產物,也是國家轉型必須要付出的代價。

展開來講,工分價值較高的主要原因是1)人均耕地麵積比較多,2)經濟作物占比較大,3)蓄牧業成份較高,4)生產效率高,5)工分賦予標準偏緊 。農民家庭收入主要由前三項決定, 還有家庭勞力較多。後幾項關係不大。對於分紅有正現金流的家庭而言,一年到頭也算沒有白忙。如果是超支了, 那秤口糧就有點問題了。需要有分紅進賬的家庭挪資幫助,謂之曰:周轉。

希望此貼能解釋一下眾說紛紜的工分價值為什麽有較大的差別。有地緣的關係,也有經濟成份不同的差異。農業經濟也是一門學問,農民兄弟弄懂了,就不會甘願麵朝黃土背朝天,投機倒把都是明白人幹的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askerfor 回複 悄悄話 清新自然,有荊公文風,偶亦見東坡風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