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沒有一本書

(2018-07-18 13:41:47) 下一個

我沒有一本書。學富五車,汗牛充棟,是對讀書人的最高表揚。我讀完了博士,美國做了6年博士後,仍沒有一本書。老婆總是幽幽說我:從認識你就沒看見你有一本書,你怎麽也成了博士?沒有書是事實,博士也是事實,所以我都默默聽著,從不爭辯。

 

小學初中那幾年,80年代的中國真窮,農村尤甚,本來學校就沒有幾本教科書,寒暑假作業那就是翹首期盼的課外讀物了。父親那一輩,家族人多,門前地頭,卷支旱煙,紙是好東西,所以沒等學完,課本作業幾乎就撕沒有了,或卷煙,或茅坑成了這些舊書最好的去處,能保存一本,那是奢侈和罪惡的事情。

 

高中三年,本來能留下一點,為那些曾經年少時哭過,笑過的懵懂歲月作見證,可是上大學的離家在外,激蕩了那顆狂野的雄心,假期都很少回家,更沒關心那一箱書了。父親終於經受不住小販3分錢一斤的誘惑,或許厭煩了家門口一天3次喊叫,反正是全賣了。盡管知道後有一點點不舍,但又奈何?爹的地頭,爹做主!

 

大學5年,正是青春熱血,遍地黃金年華啊!專業內外婦兒,就不用說了。專業之外,從卡耐基,戴尼提的心理學,到叔本華,尼采形而上學,從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到哈代的苔絲,均有收藏。怎奈一個鄉村孩子,在繁忙的大城市難有落腳之地,又如何存放沉甸甸的三箱書籍?在上碩士博士之前,帶上了幾本記錄秋天秋雨愁煞人的日記踏上漂泊的征程外,其他留給一個友人保存。幾年之後,友人結婚之日,留下了幾本中醫中藥的絕學,其他那些書又歸到了小販的手中!也罷,世界這麽大,幾本書又豈能留下爺的腳步。

 

碩博6年,倒也沒有多少教科書,網絡的發達,讓看書很容易。出國前,共有不大的一箱。除了專業書和自己的文章,優秀博士獲獎證書之類,裏麵更多的是,自己寫寫畫畫的一點心得,及花前月下的一些小詩!還有一個影集,和一部老式的伴隨我4年的諾基亞手機。寸土寸金的北京王府井,能放下一箱書,簡直是奢侈的很,隻好和實驗員說好,暫時悄悄放在實驗室一個角落,一兩年後便會來取走。異國他鄉的不易,誰知這一別就是5年半。20127月,一踏上國土,風塵仆仆直奔實驗室,老板出差,實驗室早已是物是人非:相識不相認,客從何處來?尋物不得,終於得知,實驗室幾年前一場大火,燒了很多東西,清理了很多雜物。我想,那箱書怕是在大火中化為灰燼了。嗚呼! 從此,中國的大江大河,清風明月,我揮一揮衣袖,再沒有一片雲彩。

 

回到美國,感覺倒有著幾分輕鬆,如同睡覺時,洗得光溜溜的,清爽得很。但此後,沒有一本書的缺點,便在老婆的口中變的更明顯了。大女兒剛剛上幼兒園,老婆便有感而發,千萬別像她爹,要好好讀書。大女兒到了上學的年齡,我更是誠惶誠恐,每每早上送到校門口,便不斷叮嚀,在女兒關上車門瞬間,我都能送出一句:好好讀書啊!總算大女兒爭氣,功課常常第一,我的腰杆也直了許多。到了小女兒,牙牙學語後,我似乎聞到了那種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絲絲氣息,隨著時光在尿布中流失,越來越明顯的味道,不時地從我的中鼻甲和下鼻甲中間,順著我的第一對腦神經上行到我大腦的邊緣係統,終於那種不祥的感覺清新呈現出來:難以靜心幹事,對事不求甚解,看書一目十行,5個字母的單詞要縮寫成3個不可......唯一和我的不同,就是ABCD代替了漢字的偏旁部首。一年級時,東西簡單的很,這種和稀泥的特質倒也混的如魚得水,竟然進了天才班。不過,到了二年級,不看書終究導致了原形畢露。終於一天,小家夥拿著75分成績單回家,滿不在乎仍在桌上,說她還不錯,而且比墨姑娘高5分,比黑男孩還高十分呢!我立馬明白,前幾天佛羅裏達的火山噴發,絕不是一天累積的。媽媽終於也噴發了,噴......了:布拉布拉,小小年紀,從來不好好看書,好的不學,祖上就這個德行,惡性都傳給你了……。我坐在沙發上,心裏在快速思索,祖上是幾代?爺爺的爺爺的爺爺,上推八輩祖宗都是不讀書的農民,從基因片段飄移原理,8代之後基因變異的幾率有多大?同時,我也在靜靜運用真氣打通任督二脈,把丹田中的濃濃父愛,強逼運到環型甲狀軟骨和會厭軟骨之間。慢慢睜開眼睛,輕輕把女兒叫到根前,語重心長說:任嘻嘻,我的親滾女,你的祖上生活在萬惡的舊中國,木有書讀;你是生活在腐朽的資本主義美利堅。你看,你的daddy, 就是me, I am a doctor and I hold MD and PhD and ........沒等我表達完我的父愛,老婆吼道:我就從來沒見你看過書,一本書都沒有,好意思博士博士!哎,真是too low to simple, 對於真正的讀書人,書在心中,我在,書就在,我不在,有書何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