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大阪城參觀的意義跟去姬路城不同。姬路城是日本第一批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古跡,也是百名城之首,而大阪城嚴格來說連古跡都不是,雖然它的外觀華麗宏偉,以矗立在原城遺址的第三代昭和複興天守閣竣工的1931年來算,才剛過九十年,跟紐約的喬治華盛頓大橋同歲,也跟最近又要鬧結婚的默多克同歲。
但是!但是如果調整一下心態,換個視角,把這裏當作是專門講述豐臣氏秀吉秀賴兩代倏起倏落的戰國時代大阪專場來看,那就非常值得了。我看過好幾遍《葵德川三代》和《利家與鬆》兩部大河劇,對日本戰國時代這段曆史很感興趣,最近還看了堺雅人主演的《真田丸》,雖然沒那麽喜歡(特別不齒真田家那個重利輕義機關算盡的老爺子),但也大大增加了遊覽天守閣裏關於大阪冬夏戰役展覽的樂趣。
在展覽中,看到過幾處把大阪寫成“大阪”,就查了一下。結果:土字旁的大阪才是原名,到了江戶中晚期開始有人混用阜字旁的阪,明治維新後正式規定統一用阜字旁的大阪,所以現在除了曆史文獻上用原名大阪,就隻見到大阪了。
豐臣秀吉大阪築城稱霸全國要從本能寺之變說起。那時秀吉還姓羽柴,用兵中國地方,剛攻下鳥取,跟毛利軍對峙。主公織田信長(反町隆史飾,好帥)親往支援,率輕騎暫駐京都本能寺,部將明智光秀反,夜攻本能寺,織田敗亡。織田家眾臣彷徨失措,隻有秀吉果斷從當時所在的高鬆城(岡山備中那個,不是香川高鬆城)來個大反攻,七日之內大軍急行近四百裏到京都,在山崎戰役擊敗光秀成功為信長報仇。劇中秀吉的金葫蘆馬標出現在山頂,閃爍出耀眼金光那一景,真是振奮軍心啊,這次在大阪城裏居然還有幸看到了那個馬標。後來秀吉改名豐臣秀吉,成就天下人大業,說到底,都歸功於山崎這一戰。此役又稱天王山之戰,直到今天,日語裏說到決定勝負的關鍵比賽,還用天王山這個比喻呢。
羽柴秀吉的金葫蘆馬標,馬標出現的位置表示本帥在此!
京都本能寺就在市役所附近的一條小巷裏,裏麵有信長公廟
京都的本能寺就在三條和市役所之間的一個小胡同裏,占地極小,我尋去了,看到一個題為信長公廟的小供養靈塔,我獨自轉悠了一會兒,一直都沒有別人來參觀。織田信長一代梟雄,下場如此冷清,令人唏噓不已。信長的老家岐阜似乎對他好得多,車站前有以他的三米高黃金雕像為中心的信長夢廣場,還有織田家菩提寺崇福寺和重修的岐阜城等,以後有機會去看看吧。與之相比,豐臣秀吉後來修築宏偉的大阪城,作為太閣殿下號令全國大名的政治中心,六十多歲病逝。身後雖然隻延續了其子秀賴一代(更應該說半代)就滅亡了,但那是他晚年側室澱夫人硬生生作死的,足智多謀如秀吉生前又怎能逆料?
秀吉死後,德川家康取代豐臣家權力已為既成事實,秀賴年幼,麵對強勢的家康,心裏雖然窩囊但是也願意服軟,在江戶政權權下當一介大名(六十萬石,挺給麵子了),但是秀賴生母澱夫人卻怎麽也咽不下這口氣,誓與家康對抗,拿死去的秀吉號召豐臣氏舊臣與家康決戰,難道她沒聽說過人走茶涼這句話?這決戰就是1615年的大阪冬之陣與次年的大阪夏之陣。最後,秀賴敗亡,拒絕投降,偕母親澱夫人引爆炸藥共赴黃泉。大河劇中母子二人抱頭痛哭,滿臉涕泗縱橫的澱夫人向兒子悔恨道歉,而秀賴回說來生還要再當她兒子報答恩情的這一幕,真的是每次看了都禁不住要落淚。至此,豐臣家徹底滅亡。(秀賴預先送走了妻子千姬回德川娘家,讓她後來能有姬路城幸福的十年再婚生活,秀賴雖是媽寶男,但心地是善良仁慈的。)
大阪城天守閣官網的英文翻譯是Osaka Castle Museum,直接點明了這裏是個博物館。建築本身已經是第三代天守,外觀擬古,但內部構造完全現代,跟逛姬路城不是一碼事,連鞋子都不用脫。1583年秀吉親建的第一代天守閣在1616大阪夏之陣全毀,德川家康於1620年重建天守閣,曆經十年竣工,是為第二代,明治維新時大阪城天守閣及城內許多建築再次全毀,直到1931年昭和重修我們現在看到的第三代。
博物館有八層,每層展示不同主題,大多跟豐臣秀吉有關,許多文獻字畫都不許照相,不懂為什麽。第五層有專門講述大阪夏之陣的屏風畫(複製品)和小人偶。真田丸的主角真田幸村就在其中。幸村是豐臣軍中的智多星,又是猛將,雖然他爹兩麵三刀反複無常,但幸村本人的忠義到今天還受人敬仰。
照片中戴鹿角頭盔全身紅色戰袍的猛將就是《真田丸》的主角真田幸村
真田幸村隊衝在最前麵,畫前還有小人偶
鬆平忠直是結城秀康的長子,結城秀康又是德川家康的長子,祖孫三代各姓各的,有趣
別的屏風畫,畫的是當時的洋人
大阪城也不完全是現代重修的建築。從公園西側大手門進入到櫻門,迎麵會看到一股石牆,石牆的中心主角是大阪城第一巨石“蛸石”。德川滅了豐臣家以後重修大阪天守閣,一方麵展示自己作為號令諸侯的統治者權威,一方麵讓西國諸大名疲於籌資築城,消滅其經濟實力。這塊蛸石高5.5米,寬11.7米,麵積有36個榻榻米那麽大,是岡山藩藩主進獻之物。我那天正好碰上一個學生團修學旅行,導遊在那兒講解,說了一件事挺有意思。原來日本城池石垣在堆疊時有個規矩,那就是石頭的厚度要比高度大,如此嵌入牆體才夠深夠結實,所以,在日本人眼中,蛸石的高度有五米多,那麽厚度應該更大,所以在想象中,蛸石體積之巨是不可思議的。導遊接著比劃說,其實蛸石的厚度隻有四寸,名副其實的就是一片石板,唬人的。不過,當時的人不會知道。
大阪城第一巨石:蛸石
1970年大阪舉辦萬國博覽會,上篇提到的萬博公園太陽塔就是那時候蓋的。與之同時,大阪城公園內埋下兩個時間膠囊,具體說,是鋼筋混凝土澆灌了兩個不鏽鋼膠囊。一號膠囊預計5000年後在6970年後開啟,膠囊裏有鬆樹、扁柏的種子,是我們留給後世子孫的禮物,讓他們知道人類曾經過過什麽樣的生活。二號膠囊是對照組的意思,2000年開過一次,取出種子試種,結果很讓人滿意,三棵紅鬆生根發芽茁壯成長,以後計劃每一百年打開一次,檢查檢查。這個主意不知道是誰想出來的,氣魄很大,很有前瞻性,同時對人類的未來也真的很樂觀啊。
1970年大阪萬國博覽會時在大阪城埋的時間膠囊
大阪城在日本曆史上是三大名城之一(另外兩個是名古屋城與熊本城),我們眼前看到的雖然是個重修的,但是它象征了豐臣氏兩代那段波瀾壯闊的戰國時代,很值得帶著一點曆史情懷前去遊覽。城內還有豐國神社,鳥居前有豐臣秀吉銅像,整個神社的簡樸跟德川家康位於日光的東照宮相比,讓人不禁喟然無語啊。
大阪城內豐國神社前的豐臣秀吉像
以下是當天參觀所見
進城以前先研究好方位和景點
貼著金箔的魚虎鎮守屋頂,增顯大阪城的華麗
日本好多名城景點都有這個免費活動,聽說真田幸村的鹿角頭盔人氣第一
也有乘船遊護城河的活動,我那張兩日周遊卡是管的,但是所需等待時間過長,我就算了
城內的樹木都是精細修剪過的,怪不得那麽好看,這裏有六七個師傅在伺候
從曆史博物館鳥瞰大阪城,天守閣矗立在現代的高樓叢中,訴說著一段波瀾壯闊的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