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基於參與三方敘述可以相互印證,吻合的交集事實作出的評論。謝絕高深莫測的陰謀論。沒有視頻,都是浮雲
無關乎真相,芸芸無力分辨;
隻在乎態度,人人都能自省。
周立波在美遇到的槍毒疑案最後以警方搜查程序不合法,證據無效而撤案。一場“八方點讚”的“波波有難”,被妙手回春的老美律師化解於無形,波波無恙歸來, 幸何如哉!
經此一難, 波波本該暫時偃旗息鼓, 韜光養晦,靜悄悄躲過風頭,再尋機東山再起,重振雄風。豈料他提前登台,開懟事件涉及的所有參與者。結果迎來相關人物紛紛反擊,一場波俄詭異,跌宕起伏,峰回路轉的大戲就此拉開帷幕。隨著劇情的展開, 主人公周立波的角色形象也越來豐富多彩,讓人目不暇給,眼花繚亂。待島仆為您慢慢梳理。
1. 波波的情懷
這場大劇的原點和戲眼,
是一種叫“情懷”的東西。
想當年第一次見識周立波,
是在網上看了模糊不清的
槍版《笑侃三十年》,
立即驚為天人。
《我為財狂》,
《一周立波秀》等等後期節目,
更是給我們呈現出一位
才情橫淌,風趣幽默機智的波波形象。
尤其是他對諸多社會現象的直言不諱,
對時弊的針砭,
對老百姓關心,擔憂問題的關注,
都使得他的表演更有內涵。
藝術家就是要與民休戚,
把握時代脈搏。
俠之大者, 為國為民,
藝之良者, 憂國憂民。
波波有一個著名的
咖啡與大蒜的梗,
表麵上是一較技之長短,
夾雜著地域, 文化的互相調侃。
但在島仆看來,更像是詮釋
表演的精神追求,
所謂苦了自己, 把芳香灑向人間,
這是一個藝術家的道義擔當。
從這個角度而言,他的節目之社會意義
較之同儕要更多一些,
體現了更無畏的道德勇氣。
波波之所以願為平頭百姓代言,
應該源自他的悲憫心懷。
麵對貧困地區孩子時的
潸然淚下,泣不成聲,打動了無數人。
有同情心不稀奇,可貴的是
把同情心化為身體力行的行動-慈善。
有行動也不出奇,奇的是,
把慈善結合到了職業特色裏,
把語重心長,熱淚盈眶的套路場景
幻化為一場
歡聲笑語,快樂洋溢的別樣盛宴
-波波與潔潔的婚禮。
按照小崔的說法,敢於將自己的婚禮
“披上慈善的外衣”,
他是當今中國第一人,
前無古人,後望來者。
這一場婚禮為上海慈善基金會
帶來近4000萬元的入賬。
機智風趣的橫溢才華,
針砭時弊的道德勇氣,
傾心慈善的悲憫心腸。
這樣的帥哥,誰人不愛?那個不敬?
所謂男女通殺,趨之若鶩,此之謂也。
在這萬千波粉之中,
就靜臥著一位叫做軍軍的人。
麵對局麵主持人王誌安的采訪,
發出了由衷地感慨:
“周立波是個有情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