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蕖是荷花的古稱。中學時學過李漁的《芙蕖》。課文具體內容已忘記,隻記得文中一句,也是此文的中心思想,“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還記得每每講到這裏,同學們就看著我笑。才知道愛好古典文學的父親給起的這個名字除了他的講解,原來還有其它出處,此為我的荷花緣之一。
中學和大學暑假時常和同學們或發小們三五成群到圓明園去玩兒。那時的圓明園還沒有圍起來,我們除了在古跡旁捉迷藏,追逐打鬧外,還喜歡觀賞荷塘裏的荷花,采荷葉作遮陽傘,采蓮蓬來吃。我的少年時代在荷塘邊度過了很多美好時光,此為我的荷花緣之二。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我中學時最喜歡的課文之一,幾乎可以通篇背出。當時隻是覺得此文清新優雅,意境幽遠,卻無法真正體會先生當時的心境。人到中年後,再讀先生此文,才更能體會先生的情懷。自己自創的一個小菜,想到先生此文得到靈感也以此命名。此為我的荷花緣之三。(這裏可以看到此菜的具體信息:http://www.aaccb.org/index.php?case=archive&act=show&aid=530)
喜愛荷花除了這些荷花緣外,還有盡人皆知它的可目之處,以下片子示之,我的荷花情緣還在繼續。。。
第一組:2016 暑期探親與中學好友遊頤和園賞荷
當時天陰,偶爾太陽光從雲縫中散射到荷花上。隻練了半年攝影,首次拍荷的我,不懂什麽攝影技巧。隻憑感覺去捕捉荷花之美以及散落陽光把荷花點綴得更加晶瑩剔透,還有些許舞台效應。
1
2
3
4
像不像荷花燈?
5
6 無可奈何花落去
7 生命的延續
8. 雙荷遙相望
此片被我們攝影學會選中參加去年攝影展,並被選放在影展的海報上。以下是我寫的介紹:
I captured this picture when I visited Summer Palace in Beijing accompanied by my best friend from childhood in Beijing in July, 2016. These two lotus flowers remind me of my friend and I who are watching over each other, even though we are apart, one lives in America, the other one lives in China. I took the shot in front of a leaf so it covers the flower further away like a semi-transparent curtain. It looks like they are watching each other from a distance.
我是在2016年七月和我的發小一起參觀北京頤和園的時候拍下的這張照片。這兩枝荷花讓我想到了我和發小雖然不在一起,一個在美國,一個在中國,卻看顧著彼此。我拍的時候靠近一片葉子,讓它象一幅半透明的簾子遮住遠處的荷花。就好像它們在遙遙相望。
July 2016 Summer Palace, Beijing, China
Canon 5D3 70-200mm lens. F4 1/1250sec 200mm ISO 200
第二組 2017 初夏,我的舞蹈老師買了一個莊園,裏麵有一大片池塘,有一大片荷花開放,老師盛情邀請我去那裏拍攝。我和兩位攝友一起去好好享受了一下專屬拍攝的特權。
9
10
以下幾張是土炮(適馬150-600MM)轟出的微距
11
12
13 把水珠拍成琥珀,有木有?
14 嚐試了一下OVER拍攝,後期高調的處理。讓雜亂的環境變得簡單有序,有自己喜歡的意境。
第三組
攝友家後院的荷花又開放了。負責我們攝影學會暑期拍攝活動的我,除了帶大家去CADDO LAKE大動幹戈一番,也在攝友的小院兒裏大幹了一場。因為背景略散亂,也沒有陽光,我決定拍高調,走小清新路線,展示荷花瓣薄如蟬翼,輕紗般透亮,又層層疊疊的不同一般的美感。
15
16
17
18
還玩兒了下相機合成的雙重曝光
19
20
21
22
23 小荷初露尖尖角 (一張片練構圖和意境)
第四組
植物園的荷花和睡蓮開了。我為了試新買的一鏡走天下(騰龍28-300MM)趕去拍了幾張
24
24
25
26
菜鳥學習階段,全憑感覺和學到的技術在練習,拍攝和後期都沒有固定章法。但是每拍都狠用心,以唯美為主調。喜歡荷花,期待今夏再會!感謝大家觀賞,期待提供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