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牛齋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
個人資料
帕格尼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讀Amy Tan的散文集

(2024-08-17 11:53:30) 下一個

Amy Tan的中文名字叫譚恩美,自從《喜福會》出版並拍成電影後,名聲大噪。可是她的中文名字遠沒有英文名字那麽響亮,因為她畢竟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

《喜福會》的成功激發了她的靈感,以後又出版了好幾本小說,內容都充滿了中國元素。她的小說裏處處可以看到母親的影子,母親一生的經曆為她提供了大量的寫作素材。

《The Opposite of Fate》是她寫的第一部非虛構著作,以散文形式,集中了很多篇章記述了自己的母親。她分享了自己生活中的故事,思索命運對自己的捉弄,探討命運、信仰、家庭對自己的影響,讓人們看到這個土生土長的美國人骨子裏怎麽會那麽像一個中國人。

這本書沒有其他幾本書那麽有名,書名裏有“命運”二字,卻沒有統一的中文書名-“命運的反麵”“命運的對麵”“事與願違”“對抗命運”等。自己比較喜歡“對抗命運”,恰好反映了作者在書中描寫的自己一生的反抗和掙紮。

她對命運的思考是在了解到父母戀愛結婚的故事後開始的。父母第一次見麵是在上海的一艘船上,二人攀談許久,彼此印象很好,下了船各奔東西,再也沒有聯係。幾年後,在天津的大街上,二人又不期而遇,舊情複燃。然而母親已經嫁人了,男人對她非常不好,她要跟父親走。父親是個虔誠的基督徒,心裏很糾結,為了解脫,申請到了哈佛大學的獎學金,留學美國,遠走高飛。

父親到了美國,並沒有入學,而把自己交給了上帝,在加州奧克蘭成了一名牧師。1949年母親給父親寫了一封信,問能不能去美國和他團聚,解放軍馬上就要打過來了,到時候就走不了了。要是能去,她馬上就離婚。父親平靜的心一下又翻騰起來,向上帝祈禱,希望上帝能給他指點迷津。最後母親丟棄三個孩子來到了美國,與父親結婚,才有了Amy Tan。

當Amy Tan了解到自己的出生背景,覺得命運開了一個玩笑,父母能走到一起的幾率太小了,自己本不該來到這個世界。同時又覺得她的誕生是上帝的旨意,自己就是上帝的女兒。父親的基督教和母親的佛教,在她一生中相互攪合,讓她在宗教信仰的漩渦中迷惘。把書翻譯成“命運的對麵”也有道理,能反映出她遊弋於命運和信仰之間。

這本書就是這樣開始的,以後寫到母親一心一意要養育一個順從的女兒,時刻提醒她,她是中國人,處處控製她。她16歲交了一個德國男朋友,母親大發脾氣,竟然抄起菜刀,架在她脖子上威脅她,不許和這個男孩子來往。聖誕節請美國牧師和兒子到家裏吃飯,母親做了一頓中餐。她喜歡牧師的兒子,父親吃飯呼嚕呼嚕聲音很大,讓她覺得很丟臉。父親飯後還打了一個很響的飽嗝,母親說這是對做飯人的感謝。牧師聽了,勉強地也打了一個飽嗝,讓她恨不得馬上離開飯桌。她相信風水,結婚後家裏的擺設都有講究,還很迷信,聽到家裏有腳步聲,有人說話,就請了一個中國魔法師驅魔…

她和母親的關係很複雜,上大學後叛逆,擯棄了母親要她學的醫學,而改學英文和語言學。為了和母親溝通,她用一種簡化的英文跟母親說話,後來發現還影響了自己的日常的語言和寫作。當《喜福會》出版,她給母親看,母親說很容易看懂,她為此感到欣慰。

父親和哥哥相繼患腦癌去世;多年患萊姆病(Lyme disease)嚴重影響了她的身心健康;在一次雪崩中死裏逃生;和丈夫在大學相識,相濡以沫…書中描述了悲哀、痛苦的回憶,也處處展現幽默、風趣的軼事。 Amy Tan的人生不是華人二代的典型,從書中可以看到她成功地成為知名華人作家的不尋常曆程,或許對新移民父母有所借鑒。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油翁 回複 悄悄話 帕格尼尼寫得真是風趣幽默,令人忍俊不禁。他對Amy Tan的大力讚揚讓人印象深刻,真是把她的作品推上了巔峰。帕格尼尼的文章充滿了獨特見解和幽默感,讓人忍不住要一讀再讀。
xyz66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帕格尼尼博主分享Amy Tan’s non-fiction. 很久以前讀過,對她的生世很震驚,也佩服她的誠摯和非凡寫作功力。
傻貓兒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