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牛齋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
個人資料
帕格尼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一個老外鏡頭中的北京

(2023-11-25 05:40:47) 下一個

一個老外1980年在北京二外當外教,拍了不少照片。雖然隻是40多前的事,但恍若隔世。這是一個真實的“老北京”,是記憶中的北京,倍感親切。看到的是老北京淳樸的民風,北京人的厚道,透著簡單的生活看到一種充實和滿足。這個老外很有心,拍了許多對外國人很稀奇的東西,如今對北京人也很稀奇,比如黑色燈芯絨棉鞋。北京的生活對兩個孩子影響很深,男孩子長大當上了外交官,2014年申請到北京工作。如果你是“老北京”,看了下麵的照片,一定會懷念過去的日子。

1/街頭賣冰棍的老太太,帶著白色袖套,小豆冰棍三分錢一根,奶油的五分。還能想起賣冰棍的吆喝。

2/ 五六十年代起,學校和居民大院裏用磚頭、水泥給孩子們搭乒乓球台,球網就用磚頭,球拍和球可不含糊,紅雙喜牌。

3/ 80年代外國人到了中國要習慣很多事,被圍觀是其中之一。一位老外媽媽回憶說,她最後隻有一件事始終不能習慣,就是圍觀的人要摸孩子金黃色的頭發。

4/老外住的友誼賓館,後麵不遠就是四季青人民公社,社員把賓館旁邊的馬路當成曬穀場。

5/ 到了冬天,北京人家家都要冬儲大白菜。

6/ 一家四口的棉鞋,還是白塑料底,這種鞋消失了十幾二十年。後來老字號鞋店內聯升恢複千層底老布鞋的生產,老布鞋也成了俏貨,可是白塑料底成了曆史。

7/大媽們在做廣播體操,是不是以後就變成了廣告舞?

8/小人書攤

9/自行車的海洋。

10/中國字是這樣學的

11/孩子們是這樣玩的。

12/民以食為天

13/那個時候有很多不規範的簡體字,“展”字是可以這樣寫的。

14/ 滿大街的英文標語、口號到了2008年北京奧運才開始規範,有統一的審核。之前到處是這樣的爛英文。

15/那個時候的北京人都很樸素,男女老少一身藍,誰沒有一件藍色棉大衣?

16/ 去吃飯,來一瓶“北冰洋”橘子汽水,那是北京人的特權,哪怕不是冰鎮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大阪書生 回複 悄悄話 那時候沒有網紅!!!
莽山紅葉 回複 悄悄話 那時的人比現在的人要無知很多,但無知就是淳樸嗎?那時的人的道德水平一定比現在的人高嗎?物質的豐富也帶來了精神的豐富,但文明水平一定提高了嗎?
f2022f 回複 悄悄話 第9張,自行車的海洋,若都換成汽車要多大的停車場呀。第10張,老師挺漂亮。
f2022f 回複 悄悄話 那會兒外國人買冰棍真便宜。
f2022f 回複 悄悄話 打乒乓那張最親切。
最西邊的島上 回複 悄悄話 "如果你是“老北京”,看了下麵的照片,一定會懷念過去的日子。"

真是啊! 除了不大記得“大媽做廣播體操”外,別的都太熟悉了。特別是水泥乒乓球台子(玩兒的過癮天不黑不回家)和冬儲大白菜(當苦力挖地窖有太陽的時候還得搬出來曬),現在還會在夢裏出現嗬。
Q22 回複 悄悄話 那時候的簡單和淳樸,永遠留在心裏,像樹根,又像花朵,甜甜的,深深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