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孩子進了高中, 對 "爬藤", 從焦慮, 困惑, 到疑問, 思考, 最終於有了比較清晰的想法.
下麵這篇文章和我最近的感悟完全一致,
==========================================
美國式高考:有類學生,成績再好,學校都不收!
來源:憨爸在美國(ID:hanhanusa)
又是畢業季, 亞裔同事中幾家歡樂幾家愁。有女兒被斯坦福錄取,也有女兒被普林斯頓錄取的,還有一個華裔同事兒子被普林斯頓錄取, 被大家驚為天人! 要知道, 亞裔男孩被名校錄取,那是難於上青天啊~~~
於是家長喜大普奔,大宴賓客!還有幾家收到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通知,可是家長紛紛猶豫是否接受。因為伯克利理工方麵的四年畢業率實在太低了,很多家長都不忍心孩子們大學四年還要繼續從刀光劍影中殺出一條血路…
於是我好奇地問前輩們,名校究竟青睞些什麽?為什麽名校錄取如此艱難?
名校看重的,是學生的綜合素質,包括學習能力,抗挫折能力,做人的品質,做事的毅力,以及是否能夠依靠出色的能力勇於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
名校雖然看重成績,但是成績好壞隻是衡量考生綜合能力的一小部分
名校錄取的孩子成績都很好,但是成績好的孩子不一定都能邁入名校。原因就在於除了學習成績,還有其他很多衡量考生綜合素質的因素。
在美國矽穀,工程師們的後代比例很高。於是在數理化方麵是一定要龍生龍,鳳生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而很多亞裔家庭,雖然生活在美國,可是家庭的教育依然是東方模式,奉行成績至上,而非興趣至上。
傳統的東方教育,並沒有注重培養孩子優秀的品格,鍛煉健壯的體魄,建立孩子對於個人家庭乃至社會的責任感。而是用各種各樣的比賽成績,考試成績,來衡量孩子是否優秀。
於是乎,數學競賽獎收了不少,科學競賽獎,Intel獎也都紛紛囊括,還有各種樂器表演,演出經曆,可以說才華橫溢。可是這樣才華橫溢的孩子,為什麽還是沒有機會進入斯坦福和常春藤名校?這要是在中國,早就非清華北大莫屬了。
原來在名校的眼中,成績隻代表過去,並不預示未來。各種補習班,競賽班,刷題刷出的好成績,並不能完全展現孩子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造力。“才華橫溢”的孩子和名校期待的“優秀”生源依然山高水遠。
如今名校的錄取率低,四年畢業率也很低。家長們以前覺得上了名校,孩子的未來就是康莊大道,畢業後直通Google, Apple 和Facebook等等好公司。其實不然,名校的四年本科畢業率在40%-76%之間。孩子上了大學離開了家,離開了父母的“督促”,離開了各種補習班的刷題猜題,是否能夠自願努力學習爭取好成績如期畢業,還是未知數。名校其實清楚地知道,考生們的好成績,是有很多套路和捷徑的。
名校非常注重學生的抗挫折能力和心理健康
憑心而論,人最寶貴的是什麽?開辦學校最怕什麽?無論孩子年齡,種族,家庭背景等等,答案都是人最寶貴的是生命;學校最注重的是安全第一!學校最怕的當然是學生在校期間非正常死亡,非正常受傷!名校也不例外。名校非常注重學生的抗挫折能力和心理健康,從他們錄取就能看出端倪。申請名校要求的文章(essay),不僅有自我評述,還要闡述許多問題和觀點。
以斯坦福申請為例,斯坦福要求申請者根據幾個主題任選幾篇文章,下麵這張圖就是來自於申請斯坦福大學的作文要求。
(斯坦福大學申請作文要求)
其中一個很重要的主題就是“闡述你曾經的失敗經曆,你是如何應對的。你是如何從失敗中學到經驗教訓以幫助未來可能的成功?”,“作為一個青少年,你覺得最好的一部分是什麽?最艱難的一部分是什麽?如果你的朋友或者弟弟妹妹聽你的話,你有什麽忠告給他們?”…這些問題的回答,直接關係到名校對於申請者抗挫折能力,心態甚至心理健康與否的衡量。
而亞裔,在這一方麵恰恰是最薄弱的。美國大學心理學研究表明,亞裔男孩的內心自我懷疑最為嚴重。東方家長式的權威,和西方隨心所欲的自由格格不入。而亞裔男孩就在這種激烈地衝突下成長,內心的矛盾衝突和自我懷疑不言而喻。更重要的是,心理學研究表明,大學裏亞裔族群是尋求心理醫生幫助最少的種族。東方人的麵子,真是害人不淺。
亞裔家長們也覺得委屈,認為他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有一個光明未來。畢竟,我們就是這麽走過來的!可是不一樣的,這裏不是中國。東方家長式的權威在這個自由的國度並不被認可何況推崇。
我記得教會裏有一個父親,他的兒子就讀於Palo Alto最有名的高中,在最燦爛的年華臥軌自殺。因為學業的負擔,競爭的壓力,與父母的衝突,和自我的懷疑。他的父親在兒子自殺後,四處奔走講演,提醒華裔家長關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尊重他們內心的渴望。他們是獨立的擁有完整人格的青少年,尊重他們的選擇,尊重他們的內心。哪怕他們的選擇會犯錯,也讓他們自己去親身經曆這些挫折,再從挫折中學習。而做家長的不需要權威式的指指點點,隻需要在他們遭遇挫折時始終如一的鼓勵。
他說,這些領悟都是在失去他的寶貝以後才幡然醒悟。他將他的痛苦展現在眾人麵前,希望家長們真正重視起來,給予孩子一個自由呼吸成長的空間。未來是在孩子自己手中的,他們的路需要他們自己親自來走。
名校眼中的亞裔孩子,事實上已經默默地被貼上了各種各樣的標簽:數理好,聰明,有才,內向,矛盾...如何能夠顛覆名校招生人員的心理定勢,那就要從所有的申請材料文章中找出他們的“與眾不同”,從他們的經曆中看到他們強大的獨立的內心。
斯坦福的校訓:Die Luft Der Freiheit Weht, 讓自由之風永遠吹拂。而報名斯坦福的亞裔少男少女們,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是否曾經擁有這樣自由的心和思想,以及行動呢?
名校甚是看重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在申請斯坦福大學必須完成的文章中,還有一部分問題是為了衡量申請者的社會責任感。
例如,“請闡述你對於他人最有益的貢獻是什麽?期間所遇到的挑戰和回報?”等等。由此看出,名校欣賞的不僅僅是學生的一枝獨秀,而是更加在乎學生是否應用出色的能力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群,去推動一個團隊群體的進步。
名校真正想要招收和培養的,是具有領袖潛質的學生,在未來發揮領袖才能,造福社會和周圍的人群。這樣名校的教育理念才能繼續發揚。
不得不說,亞裔族群對於社會的影響力實在式微。亞裔族群在社區,學區乃至城市或者每個州的領袖人物相對於亞裔人群的比例都是最小的。這說明亞裔確實將“個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貫徹得很徹底。
而名校給出的機會,則是傾向那些不僅僅通過自身努力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能用愛心和能力幫助和回饋了社會的青少年。前一段時間被多所常春藤名校錄取的華裔女孩就是如此。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閑暇時幫助有語言需要的人群。
亞裔少年一枝獨秀,未來可以惠及自己或全家;但是相對於其他社會責任感強烈的考生,雖然不及亞裔少年如此才華橫溢,但是未來或許不僅惠及家人也會惠及社區,惠及社會…名校兩相取舍,亞裔少年往往就敗在“一枝獨秀”上。
最後的最後,記得我的白人老板曾經問我,
“為什麽你們亞裔的孩子那麽拚命?上名校對於他們來說這麽重要麽?他們還有別的夢想麽?”
“他們有時間玩麽?他們有自己的興趣愛好麽?他們有時間做他們真正想做的事情麽?他們快樂麽?”
我和印度同事,韓國同事,日本同事,伊朗同事一同絞盡腦汁的回答…可是我也在不停的反思,怎樣的教育是最適合我的孩子的教育?
白人老板的女兒今年被加州大學UC Irvine錄取,但她最後拒絕了這所學校。原因是亞裔太多,拚成績決然拚不過。她的女兒想享受寶貴的大學四年時光,安心學做事,默默學做人。
老板還說,工作了以後就不需要看考試成績了。有了工作經驗以後,哪個學校畢業,GPA是多少都已經成為過眼雲煙。而一個孩子的綜合能力,情商,抗挫商,人品等等,才真正地在社會曆練中顯現出來。誰勝誰負,還遠沒有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