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香煎小羊排配幹扁四季豆

(2018-03-19 23:33:51) 下一個

這些事都發生在同一個星期六。

中午飯是西式的香煎小羊排配中式的幹煸四季豆。
孩子們吃的熱火朝天,嘴裏一邊忙著咀嚼,
一邊還忙著加上評論:“這其實比餐館的更好吃,餐館裏煮的豆角難吃極了,
而這中式幹扁四季豆真好吃”

哦,取中西兩個菜式的長處,配在一起,美味加倍!

那文化呢?如果我們取孩子們成長的西方文化之長,
再加上我們中國文化的長處,汲取這兩種文化的長處,
我們的孩子是不是比單一文化下成長的孩子更有優勢呢?

吃的高興時,女兒又冒出了一句:“在你們30多歲,生我們的時候,
你們準備好了做父母嗎?”我一時語塞,坦承根本沒有,
很多為人父母的問題,到現在,孩子都16,17了,都還沒想清楚。
如果準備好了才敢做父母,估計這一輩子也要不了孩子。

是啊,自從有了孩子,怎樣做一個稱職的母親?一直是縈繞在腦中,
糾結在心裏的問題。不僅有兩代人的時間代溝,還有中國和美國不同文化的隔閡。
常常讓我這個完全在中國背景下長大的媽媽,麵對在美國文化下成長,
滿嘴英文的兩個青春期少年,手足無措!

怎樣帶給他們正麵的影響力?進而成為家庭文化傳承?
怎樣保持父母孩子之間的溝通和交流?
並且這種交流能夠保持貫穿著我們的一生?

想到我和我父母之間的交流,自從我出國後,和他們的距離不僅是在空間,
隨著生活的環境不同,我們的思想心靈上的交流,也越行越遠。
最後就變成了程序化的問候。

我擔心有一天我和我的孩子們也走上了同樣的路。

曾讀到一篇文章,講一位祖母為了勾住孫子們的心,
孫子們讀書,她也讀同樣的書,和孫子們一起討論。
老人的智慧,經常在討論中迸發出獨到見解,
引得孫子們迫不及待的要和祖母打電話交流。

當時看完這折故事,心裏就發誓,今後自己一定要多讀書,
和孩子們保持在同一個步伐上。

沒想到這天又發現了一個更有意思的方法。

吃完午飯,亂翻手機,忽然讀到了龍應台和她的孩子一起寫的
《親愛的安德烈》,啊,原來龍應台也是麵對同樣的尷尬:
如何和不同文化下長大的青少年兒子溝通,
她用和兒子一起寫專欄這個方式,互相了解理解!

我和我的孩子們也可以做同樣的事!
我們一起寫博客,一起成長。
不僅現在同處一室,可以更多交流,
以後哪怕天涯海角,心靈仍然有交匯的地方。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