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出了趟小差旅,回到了我曾經學習和工作十餘年的地方 — 匹茨堡。辦完差事後的當晚,按照我早已經安排好的約定,去看望了一位老朋友Dolly。Dolly 是一位非常善良、風趣的老太太。我們上次見麵,是大約四年前我應邀參加她先生的葬禮。認識她和她已故的先生Alexandria 很偶然。
那年,我剛從西弗吉尼的學校轉到匹茨堡地區讀研究生。一個星期六的下午,我和幾位同學在一家中歺館用餐。在我們用完歺等帳單時,我旁邊的桌子,坐下了一對夫婦,手裏拿著一本《中國旅遊》的書,在等服務生來點菜的間隙,他們一邊翻著書,一邊聊著。我坐桌子的外圍正好和他們相鄰,隱約聽到他們在說北京的旅遊景點。趁他們朝我們這邊張望的瞬間,我側過身子笑著問到:
“你們是要去北京旅遊嗎?”
他們趕緊著回答說 “對對,我們打算今天秋天去中國旅遊”。
我大概是很想練口語,便來了興致主動和他們進一步聊了起來。
原來,他們夫婦剛剛退休不久,計劃與朋友秋季去中國旅行。他們需要決定什麽樣的旅行路線。因為在北京工作和業餘愛好的關係,我對旅遊有那麽點一知半解。告訴他們,好果十天中國行,可以考慮北京—西安—上海的旅遊路線,用四整天遊玩北京:故宮和天安門廣場一天,八達嶺長城和清陵一天,天壇和頤和園一天,北海公園、王府井購物一天。其它六天西安上海各三天包括城市間交通時間。他們聽我這麽一通忽悠,一下子來了興趣,好像找到了可靠的中國通,能幫他們排憂解難了。要我留下電話號碼,說要找個時間讓他們的朋友和我一起聊聊。我沒把他們的話當真,沒要他們的電話號碼,簡單的把我研究室的電話號碼和名字留在了歺巾紙上,就話別了。
兩三周過後的一天,我接了個電話,電話的那端傳來了一女人的地道的英語聲音。
“Hello, this is Dolly, May I speak to Travel Tong?”
按照貫列,我趕緊對著話筒說:
“Hello,this is so and so Research Institute. May I help you?”
話筒那端又補了幾遍,她是Dolly ,要和旅遊通說話。實說吧,我當時英語聽力不怎樣,麵對麵說話,有手式和眼神,基本沒問題。接電話隻能聽懂百分之七八十,就很好了。我隻好對著話筒,一遍又一遍的,
“Hello, excuse me, who are you looking for?”.
終於在哈囉、對不起、哈囉、對不起、我是達莉,找旅遊通、這一聲又一遍的對話中,我搞清楚了話筒那端是誰找誰。她是那位在中歺館邂逅的Frence夫婦,Dolly女士,找的就是我。
互致問候後,她直入主題,問我這個周未能否有時間,她要搞個簡單的午餐聚會,希望我能去她家,見見她的朋友們。我想了想便答應了。她大概想,我沒有交通工具,或是禮節性的,要我給她地址,約時間來接我。我告訴她,我有車我可以自己去她家,要她給我留地址和電話。她一聽我有車,可以自己去她家顯然更高興了。趕緊告訴我,從匹茨堡城的Forbes 大街,如何上到376 高速公路,又如何轉到19號公路去她家。
接著那個星期六上午,我早早的洗漱好了。此時已經是初夏,我穿了件白色有領的白T恤。記得這丅恤衫,是一位德國教授訪問北京,在我所在大學講課。我因為陪同翻譯,他答謝我的禮物,好像左胸前有紅綠布條呈L 型,品牌不俗。所以我就想當然地、穿上它加牛仔褲。要知道那時手機不普及,也沒有全球定位係統,更沒有穀歌地圖。我帶著我和Dolly的通話筆記,開著我那輛四年舊的二手車,Toyota Corolla 的前身Geo-Prizm上了路。
***很傷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