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西

記下心的曆程 紀錄當下
個人資料
正文

香江為什麽怒吼?

(2019-08-15 07:13:29) 下一個

  曾幾何時,那首美麗的《東方之珠》唱遍了長城內外、大江南北。二十年過去了,經曆了反《二十三條》的七一遊行,保“普選”的“占中”的活動和這次的“反送中”的示威活動,此時美麗的香江,她的風采卻並非浪漫依然,她的怒吼傳遍全世界的每個角落。那麽造成這種局麵的原因是什麽呢?真的是人們常說的黑天鵝和灰犀牛這樣不可預測的突發事件,還是具有用大數據就可以分析出的大概率必然性呢?

  我認為主要還得從經濟領域去找原因,這也是我們多年接受的唯物史觀教育教導養成的思維定式。比如,曆史上大多數的農民起義,都是由於人禍加天災共同作用,弄得民不聊生,最後是官逼民反的結果。香港的遊行示威,甚至說混亂也不外乎這個經濟的主因。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香港以它獨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民的勤勞,抓住了第二次工業革命浪潮的機會,躋身進入了亞洲“四小龍”的行列,以地產、金融、進出口貿易、旅遊四大產業支撐起了香港的騰飛。大陸的改革開放以後,香港作為聯係大陸和國際世界的樞紐和橋梁,這些支柱產業更加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隨著大陸的進一步全麵開放,特別是加入WTO後與國際世界的全麵接軌,香港的這個樞紐和橋梁作用就減弱了,尤其是信息革命開始後,香港沒有順應新的形勢,利用自己的資金、技術和人才的優勢,因勢利導地發展起信息產業,使得香港經濟的發展錯失了良機,不僅當下的發展缺乏動力,而且後勁也不足。經濟起飛時發展起來的財富,被中老年人牢牢地將財富掌握在他們手中,不僅所有財富管道,地產、金融、物流的收益都歸他們所有,就連每年的旅遊、餐飲的收入,年輕人也分不到一羹。這些人住的是迷你的“棺材房”,領的是低工資,看不到前景。中央政府也試圖通過開放大陸居民的自由行,來提振香港的經濟,但就是這些輸血式的幫助,其實也隻是大財團的腰包更鼓,作為生活在底層的群眾他們收益甚少。這就是為什麽大專院校學生、年輕人和中下層構成這次遊行示威活動的主題,因為他們不僅現時生活不如意,而且還看不到前景和希望,所以,隻好企求改變了。

   為什麽示威活動的矛頭又是對準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呢?這和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一些執政政策的失誤不無關係。當然,“一國兩製”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全新的開創性事業,歸回初期,以董建華為首的特區政府既謹小慎微地實施行政,又做出了一些具有遠見的規劃,比如“數碼港”的建設。但後來董本人也因推進“二十三條”而引發的七一大遊行而黯然辭職,最後“數碼港”的建設也就變成了一個純地產項目,香港也因此錯失了數字經濟發展的良機。後來的幾任特首,也想有所作為,比如梁振英也想擴大公屋建設來改善市民的住房條件,但因受到各種掣肘也無法落實,最後底層民眾的住房條件依然沒有得到根本的改善。特首執政乏力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他的執政基礎不夠,他是由一千人組成的選舉委員會選舉產生的,代表的是這些既得利益階層的利益,民意基礎不夠。因此,人們把這一切的一切都歸因於是政府的原因,是特區政府以及背後的中央政府,是“一國兩製”的製度造成了他們今天的現狀。再加上兩級政府為了落實“一國”,推出“二十三條”和“引渡條例”,這本也是情理之中,但工作做得不細,手法粗糙,從而導致遊行、示威活動中,劍指特區政府、中央政府、“一國兩製”也就見怪不怪了。

   現在的這次抗爭示威活動已持續兩個多月了,但願它能在盡短的時間內平靜下來,畢竟隻有在穩定的環境下,才能謀發展。但示威活動平靜下來之後,並不等於就萬事大吉,如果不從根源上解決問題,遊行示威不僅會卷土重來,而且勢頭將會更加猛烈,到時可是悔之晚矣。 所以找出問題的原因,然後對症下藥,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9)
評論
柳溪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北美_原鄉人' 的評論 :
謝謝你的信息。這些信息也從一個側麵反映了香港問題的複雜性。
北美_原鄉人 回複 悄悄話 Sorry, 香港有7百60萬人口,其中華裔人口有6百90萬。
北美_原鄉人 回複 悄悄話 香港有7千6百萬人口,其中華裔人口有6千9百萬。在華裔人口中有4百萬以上具有雙重國籍。所以在香港具有外國國籍的人總數一共5百萬。其中有3百多萬香港人具有英國護照。30多萬香港人具有加拿大護照。20多萬香港人具有澳大利亞護照。可見香港就是一個聯合國港。香港是一個非常國際化的城市,其所用的高端人才,尤其在金融和法律領域呢有很多都是從美國畢業過去的。但從個人接觸香港人的經驗來看,香港人普遍格局比較小,心態狹隘,根深蒂固的小市民觀念很重。比不上那些幾百萬在大陸打拚的心態開放有較大格局有眼光的台灣人,當然台灣人願意來大陸來打交道的大部分還都是原來大陸過去的台灣人或者他們的後代。並且香港一直被稱作文化的沙漠,香港的年輕一代人並沒有受到中國傳統的優秀文化的影響。對香港的新聞媒體和文化出版等領域內的風氣和風格十分反感,大部分香港人天天就愛看八卦新聞,從政治到色情風月。比如他們最感興趣的,M有幾個情婦,X有幾個情人之類的書。把新聞資訊和文化藝術都搞得那麽的庸俗和低俗。所以不少香港人就是那麽個格調和素質。
柳溪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黑貝王妃' 的評論 :
為了香港的安寧與繁榮,讓我們一起祈禱吧。
柳溪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不太' 的評論 :
兩地有一些隔閡,但不是主要的。
柳溪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Armweak' 的評論 :
歡迎參你的積極發言。順便說,這空間不是我的,是文學城的,要感謝就感謝文學城。
柳溪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我心依舊2008' 的評論 :
在我印象中,香港是一個對政治不太感興趣的地方,可現在好像卷進了政治漩渦之中。
行道堂主 回複 悄悄話 今日金句:香港的雞蛋們都站在雞蛋的立場看問題,但大陸的韭菜們卻站在鐮刀的角度指點江山。
行道堂主 回複 悄悄話 今日金句:香港的雞蛋們都站在雞蛋的立場看問題,但大陸的韭菜們卻站在鐮刀的角度指點江山。
黑貝王妃 回複 悄悄話 但願它能在盡短的時間內平靜下來/ 我也這樣祈求!
不太 回複 悄悄話 就是一句話: "港慫看不起土共"。 內地小孩幾個在街角二便放大到內地人在街角二便, 旅客來港買奶粉又說搶香港兒童的糧食,其實港人去日本旅行不也是一樣。
林海平兔 回複 悄悄話
習地做賊心虛
真誹謗習綁人?

書商失蹤幾月
出現噤若寒蟬。。。

共黨無法無天
誰想跪服習癡???
Armweak 回複 悄悄話 你如果在西方/美國生活了一段比較長的時間,並對西方的三權分立政體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你就會悟出,天朝和香港之間的一國兩製體係最終是不可能有效實行的,是一出騙人的把戲。

土共/習近平對真正法治社會的運作缺乏深度理解,他們不清楚,在法治不獨立,土共政府依舊在搞獨裁,不受任何民主、輿論監督的前提下,無法有效實行大陸/香港之間的“一國兩製”。美國的州政府/法製係統與聯邦政府/法製係統是相互獨立的,不存在誰領導誰的問題,但香港政府/法製係統和土共政府/司法機構不是相互獨立的,它們而是被看作“上下級”關係,這種性質就讓基本法無法真正地實行。當土共政府侵犯基本法以後,香港當局如何去維持基本法的神聖性? 它如何象美國的州政府那樣,向天朝哪個獨立的司法/仲裁機構起訴土共政府的違法行為?

就在幾年前,習近平派大陸警察去香港當綁匪,把香港一位書商秘密綁架到大陸,讓其消失了幾個月,因為他出版了誹謗習近平的一本書。麵對土共這種嚴重違反基本法的行為,香港司法局或香港政府做了什麽法律意義上的抗議?

相信導致這次“反送中”大規模民主抗議運動的“引渡條例”,是香港歸化天朝二十二年來土共“溫水煮青蛙”、不斷蠶食侵犯香港基本法的各種手段中的一種。它最後激起了極大的民憤。

香港歸化大陸時,英國人中國人坐在一起研究產生了那本基本法,它讀起來似乎並不那麽離譜: 英國統治時,港督不是港民選舉的,而是英女王任命的,所以香港歸化後,現在的港督也應該由習近平任命。這聽起來似乎很合理,但本質上卻很荒謬。

英女王是有著一千多年法治傳統的英國女王,她任命港督和由她任命的港督肯定都是按照法律行事,所以她任命的港督在香港有著崇高的威望和強大的威懾作用,能得到港民的高度認同。而習近平什麽人? 他是打江山坐江山搞暴力推翻的土共的第二代傳人,對現代法律毫無認知毫不認同。港民根本就瞧不起土共,也瞧不起習近平。一國兩製無法有效地實施,是失敗的,如此大規模的抗議再明白無誤地證明了這一點。

謝謝博主的空間。
林海平兔 回複 悄悄話 愛港與愛共黨衝突。。。
我心依舊2008 回複 悄悄話 政治經濟因素都有,兩者也互相影響,港府可能在政治和經濟上做得都有欠缺的地方,政治上如果嚴格按照一國兩製和基本法來做,大部分港人應該還是會讚同的,愛港與愛中華並不衝突
林海平兔 回複 悄悄話
一國兩製純屬謊誕
共慘沒完還拉墊背???

玩死人沒商量玩帝
港人再物質難上當。。。

魁北克無共黨一方
想玩獨立大家商量。。。

一國兩製你死我活
四千萬餓死赤經濟。。。
高楓大葉 回複 悄悄話 westshore
在三藩市,房間中位是一百五十萬,收入17萬以下算是貧困線? 三藩市真是遍地是黃金
柳溪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tapler123' 的評論 :
不同意,沒關係,大家自由討論,暢所欲言,我也隻是一家之言。
stapler123 回複 悄悄話 我不能同意樓主的意見,把香港的問題推到經濟的問題層麵上, 好像在說香港問題是一種必然的問題。 把政治問題推向經濟層麵的原因是中國政府最愛聽的理由。如果這個理由成立,那麽中中政府還是罪魁禍首,它是削弱香港的主要因素,例如成立上海自貿區。 不管怎麽繞,是政治還是經濟的原因, 大家會發現:主因都是與中央政府有關。而這次政府習慣性的不執行承諾,讓尚有自由能力的香港人感到恐慌和憤怒。他們不想當豬一樣的大陸人。
柳溪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ggww' 的評論 :
完全讚同你的看法,可惜你我都是吃瓜群眾。
ggww 回複 悄悄話 如果中央早年主動答應香港實行普選,如同深圳作為中國的每一個經濟特區一樣,讓香港成為中國的第一個實行普選的政治特區,現在也不會如此被動。現在再答應,麵子上過不去了。
柳溪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uckyyycat' 的評論 :
幸運貓,你好!兩種製度的不相容,當初設計時就應該想到。既然現在這麽大張旗鼓地推行,就應是不折不扣的。
luckyyycat 回複 悄悄話 是不同製度帶來的尖銳矛盾,北京失信造成的。
柳溪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明海藍天' 的評論 :
歡迎藍天兄。既然同意了一國兩製,就應放手讓香港去幹,直選又如何?即便選出來的特首,北京不喜歡,隻要他或者她遵守基本法就行。小小的香港翻不了船,要有這樣的氣魄和自信心。
柳溪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大漢唐' 的評論 :
歡迎來自魁北克的老鄉。的確,魁北克實行一國兩製更早,時間更長,但直到現在問題還不少,且獨立傾向依然很嚴重。所不同的是魁北克當時作為下加拿大的主體與上加拿大一起,才形成了今天的加拿大的雛形。
柳溪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清漪園' 的評論 :
當然,政治和經濟的原因都有,隻是政治的原因看得見,順藤摸瓜,人們很自然就會去尋找;經濟原因看不見,容易被人忽略罷了。
柳溪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ilverbug' 的評論 :
歡迎光臨,不是謙虛,就我們上大學時學的那點蔣學模的經濟學,皮毛都沒學會,哪能說內行。
柳溪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大號螞蟻' 的評論 :
螞蟻兄說得沒錯,北京的確有點信心爆棚,操之過急,但我想這隻是表麵的原因,或者說是導火線。
柳溪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westshore' 的評論 :
謝謝西岸用這麽長的留言來參與討論。的確,在八九十年代,在廣州由於曆史的原因,盡管也有很多人有親戚在香港,但能嫁一個港男,還是很有麵子的,畢竟兩地的經濟發展還是相當懸殊的。至於今天的情況,我就不了解了。
柳溪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tapler123' 的評論 : 香港問題當然很複雜,要是簡單的話,早就不成問題了。但抽絲剝繭,歸根結底最終的因素還是經濟因素。
明海藍天 回複 悄悄話 是啊,看來是有經濟原因也有政治原因。即然同意一國兩製就應真正作到,讓香港人自己選的港首才有公信力。
大漢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柳溪郎' 的評論 : 其實我們在的魁北克才是一國兩製的鼻祖呢:)
清漪園 回複 悄悄話 政治經濟原因都有吧。
silverbug 回複 悄悄話 經濟學內行。 望多分享。
大號螞蟻 回複 悄悄話 香港的問題的根本就是北京推進一國一製太急。多等二十年怕什麽?還是不自信,除了自己錢多了一點以外,還是處處不如香港。自卑於是自大。
westshore 回複 悄悄話 昨天看了兩個關於香港的視頻,一個是說電影,故事以深圳二奶村為背景。香港的打下層工的人竟然有在八十年代在深圳二奶村包二奶的財力,他們當時不過就是月薪一萬出頭港幣的樣子。如今香港有多少下層打工仔或者白領有能力在大陸包二奶?
不是香港退步了,而是大陸進步了。
另一個視頻是關於香港年輕人離開香港的原因,采訪了一對30上下的小夫婦,兩人收入每月兩萬(也就是與八十年代類似),但香港住房價格在500萬,因此一輩子也買不起房子。
這就能看出香港的沒落,深圳打工仔如今都能掙到月薪一萬五,比香港人高,甚至比白領高。
這種失落感是香港人不滿的主要原因。反過來,大陸人的收入的增加很快,兩年不會去就有很大變化,北京典型中產家庭月收入是四萬,這是日本NHK一個專門節目解釋的,就相當於年收入7萬美元的概念,與日本英國基本一樣。當然這是指大城市。這就是為什麽大陸並沒有那麽強烈的關於自由民主的呼聲的原因,總不能說是因為大陸人有更大的自由民主權利吧?
其實類似那對香港小夫妻的現象並不是僅僅香港,在三藩市,房間中位是一百五十萬,收入17萬以下算是貧困線,而沒有剛工作的千禧年一代有這種工資收入,也就是他們也一輩子買不起住房。
發達國家和地區因為享受程度提高,經濟成本也就提高,那麽經濟效率就降低,競爭力就降低,這是任何發達地區都會經曆的,所謂沒有千年帝國就是因為這個。
所以,香港如今的經濟,不是需要抱怨,而是deal with it, get used to it,live with it,世界上很多人一輩子買不起房。
stapler123 回複 悄悄話 香港的事情隻是經濟的原因? 隻是工作不細致所致? 這些孩子們可是冒著生命的風險在做事? 有像你說的那麽簡單?
柳溪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diaoerlang' 的評論 :
你推薦的這個段子有意思,但我想也不至於完全無解吧。
diaoerlang 回複 悄悄話 https://twitter.com/amandalan1107/status/1161619202748243973

這個一港兩製的段子,調侃歸調侃,倒是點出了目前困局背後大眾心態的一個尷尬。
[1]
[2]
[尾頁]
登錄後才可評論.